新華社北京5月13日電(記者 黃堃)曾擁有輝煌科技史的中國,正在不斷涌現與世界分享的智慧成果,這無疑得益於科教興國等戰略推動的創新大潮。 例如,在應用成果方面,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已完成對亞太地區覆蓋,泰國、馬來西亞等國正紛紛引進;中國高鐵走出國門,使國外民眾有更多機會親身體驗“中國速度”;在與日常生活關繫緊密的移動通信領域,中國主導的TD—LTE技術被國際電信聯盟確定為4G時代兩大國際標準之一,從多年的跟隨者躋身於標準制定者之列…… 在基礎研究方面,中國研究人員今年初首次報告成功實現多自由度量子體系的隱形傳態,為發展量子計算和量子網絡技術奠定了堅實基礎;大亞灣實驗發現一種新的中微子振蕩,拓展了對物質世界基本規律的認識;在鐵基高溫超導領域,中國多個研究組連續刷新世界紀錄…… 在國際學術期刊這一全球智慧成果的重要分享平臺上,中國科研人員的貢獻越來越大。據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發佈的統計結果,從2004年至2014年,中國科技人員共發表國際論文約137萬篇,居世界第2位。分析還顯示,中國論文不僅數量領先,質量也在快速上升,平均每篇論文被引用7.57次,增長速度顯著超過其他國家。 中國科技創新成果給他國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國際政要、普通民眾和學界專家普遍持歡迎態度。泰國詩琳通公主去年底在參觀相關展覽時對泰國引進中國北斗導航系統表示肯定,曾赴中國學習遙感和衛星技術的她用中文説:“亞洲國家應該使用亞洲衛星。” 中國科技創新成果讓生活變得更方便,是很多國外普通民眾最直接的感受。在中國企業參與建設的土耳其高鐵工程去年通車時,作為安卡拉市民代表乘坐首趟列車的阿巴斯興奮地説:“我的父母都住在伊斯坦布爾,我和妻子每週都要去探望他們。但開車從安卡拉到伊斯坦布爾要7個小時,大量時間浪費在路上。如今坐高鐵只要3個多小時,實在是方便至極!感謝中國工程師為我們修了高鐵!” 回顧科教興國戰略的實施,可以看出中國選擇了一條適應自身國情特點的發展道路,科技進步和經濟增長相輔相成。目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正在孕育興起,世界各國都在加大科研投入尋求未來發展的突破口,中國面臨著趕超的難得機遇,但挑戰也同樣艱巨。 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的執行主編坎貝爾就曾提醒説,中國在科研成果産出效率、將科研成果和價值傳遞到社會中等方面還有提升空間。 從中共十八大提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到最近出臺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若干意見,中國正在全球科技創新的大賽場上長遠佈局,奮力爭先。展望未來,曾以四大發明等創新創造深刻影響世界的中國,在實現民族復興的道路上,必將為人類智慧寶庫貢獻新的璀璨財富。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