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流通 打造流通産業升級版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5-18 15:10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新華社北京5月18日電(記者 于佳欣)商務部近日發佈了“互聯網+流通”計劃,旨在推動流通産業轉型升級,創新服務民生方式,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記者圍繞計劃出臺的背景、主要內容等採訪了商務部負責人和專家進行解讀。

推動流通産業轉型升級,充分釋放消費潛力

商務部電子商務和信息化司副司長聶林海表示,這一計劃的出臺是貫徹落實國務院的行動部署,加快互聯網與流通産業的深度融合,推動流通産業轉型升級的具體舉措,旨在提高流通效率,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創新服務民生方式,釋放消費潛力。

統計局數據顯示,2014年全年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1.2%,在“三駕馬車”中居於首位。網絡消費在整個消費中增速明顯,2015年1-4月份,網上商品零售額8690億元,增長40.3%,網上服務零售額1745億元,增長43.9%。

同時,電商在中小城市和中西部地區市場潛力巨大。聶林海表示,有統計顯示,電子商務新用戶的貢獻率三線城市達到38%,四線城市達到45%,而中西部地區涉農電子商務發展更快,網購增長最快的前25個縣裏有19個在中西部地區。

業內人士認為,將互聯網引入流通領域可以解決傳統貿易,尤其是物流領域中信息不對稱問題,從而緩解流通業高成本、低效率的現狀。同時,“互聯網+流通”不僅給商品流、服務流、信息流帶來變化,還會讓金融、雲、大數據、移動互聯網應用得到充分發展。

打通“最後一公里”和“最後一百米”,讓電商“沉下去”和“走出去”

計劃的主要目標是,在電子商務進農村、電子商務進中小城市、電子商務進社區、線上線下融合互動、跨境電子商務等領域實現流通方式的不斷創新、流通效率的大幅提升以及流通環境的進一步完善。

“我認為把農村作為‘互聯網+流通’的著力點之一是非常必要的。”商務部研究院消費研究部副主任趙萍説,從“十二五”以來,截至去年,農村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名義增速連續三年超過城鎮,意味著農村消費規模的擴大將直接帶動整個消費增長。

儘管農村電商發展潛力巨大,但一些地區存在電商發展配套的基礎設施建設匱乏等問題,制約了農村電商的發展。為此,計劃提出要打通“最後一公里”,打造工業品和生活用品下鄉及農産品進城的便利渠道,促進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培育農村電商環境,完善其快遞配送、物流倉儲等基礎設施。

打通“最後一公里”還包括鼓勵電商企業走出去,通過建設海外倉打造境外物流體系。聶林海表示,目前,跨境電商的境外零售幾乎全部通過郵政快遞出去,不僅效率低而且成本高,不利於中國貨物“走出去”。通過海外倉建設,可以大大提升商品抵達消費者手裏的時效、節省成本,並有利於清關的規範化。

計劃還提出鼓勵電商進社區、推廣線上線下互動、創新服務民生方式,打破“最後一百米”瓶頸。京東最近推出的O2O産品“京東到家”就是打通“最後一百米”的典型案例。京東集團副總裁蔡磊介紹説,京東不僅利用自己的物流配送團隊,而且整合社會眾包式的社會快遞人員,為消費者提供生鮮配送和吃喝玩樂各類生活服務的産品到家。

加強頂層設計,多層面打造“互聯網+流通”支撐體系

除提升物流基礎設施、優化發展環境外,計劃還通過完善政策法規標準,開展人才培訓和宣傳,推進對外開放等進一步打造“互聯網+流通”的支撐體系,突出頂層設計和支撐環境的完善。

如計劃提出,創新電子商務人才培訓機制,建立適應電子商務發展和促進現代流通體系建立的繼續教育體系。針對流通領域加強實訓,開展崗位對接,緩解人才供需矛盾。

對外經貿大學現代服務業研究中心主任陳進説,“互聯網+”教育培訓也應體現互聯網思維,培訓的知識和方法都要與時俱進,從政府領導幹部、企業管理人員、專業人員到普通員工、高校學生都要接受培訓,並且注重將政府的引導和市場的驅動作用相結合。

計劃還充分發揮示範工程的引導作用,提出要制定培育200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創建60個國家級電子商務示範基地、培育150家國家級電子商務示範企業、推動建設100個電子商務海外倉、指導地方建設50個電子商務人才培訓基地等具體目標。

責任編輯: 朱英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