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製造邁出“由大變強”第一步——六個關鍵詞看明白《中國製造2025》核心意圖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5-19 20:16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新華社北京5月19日電(記者 華曄迪、張辛欣、王攀)中國製造正在邁出“由大變強”第一步。國務院日前印發《中國製造2025》,部署全面推進實施製造強國戰略。這是我國實施製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行動綱領。記者從中梳理出六個關鍵詞,力求刻畫《中國製造2025》的核心意圖。

製造強國

如果用一個詞形容《中國製造2025》的全部內涵,工信部部長苗圩的答案是“由大變強”。

經過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發展,我國已建成門類比較齊全的工業體系,産業規模佔整個世界製造業20%左右。但製造業自主創新能力不足,關鍵核心技術受制於人,品牌質量水平不夠高,産業結構不盡合理,仍然“大而不強”。

“我們提出‘三步走’戰略,力爭通過三個十年的努力,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進入世界製造強國前列。《中國製造2025》是‘三步走’戰略中的第一步,也是我國首次系統提出製造強國綱領性規劃。”苗圩説。

工信部規劃司副司長李北光認為,當前發達國家紛紛選擇重振製造業,不僅因為製造業解決就業,體量巨大,一個更深的含義是提振國家整體創新力。

如何實現製造強國?苗圩認為,首先要加大兩化融合步伐,用信息化帶動整個製造業發展,讓中國製造包含更多中國創造因素。同時推進智慧製造、綠色製造,促進生産性服務業與製造業融合發展,提升製造業層次和核心競爭力。

中國創造

在《中國製造2025》中,一個亟須實現的轉變是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堅持創新驅動,把創新擺在製造業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經濟發展的內外環境正在發生深刻變化,面對傳統優勢減弱和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迫切要求加快實現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的轉變。”工信部副部長毛偉明説。

中國創造的一個具體體現就是技術創新。技術不斷創新發展,不僅會帶動傳統製造領域的生産率提高和産品性能提升,還會帶來戰略性新興産業數量眾多的新材料、新能源、新生物産品、新設備的出現。

我國的研發投入規模近幾年來一直處於世界前列,2013年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11800億元,研發投入強度首次突破2%。但與世界強國相比,産業創新能力還有不小的差距。

資料顯示,我國技術對外依存度高達50%以上,95%的高檔數控系統、80%的芯片、幾乎全部高檔液壓件、密封件和發動機都依靠進口。

李北光説,必須把增強創新能力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速科技成果産業化,提高關鍵環節和重點領域創新能力,走創新驅動的發展道路。

智慧製造

在《中國製造2025》中,智慧製造被定位為中國製造的主攻方向。

在苗圩看來,要做到智慧製造,不僅要採用新型製造技術和裝備,還要將迅速發展的信息通信技術滲透到工廠,在製造業領域構建信息物理系統,從而徹底改變製造業生産組織方式和人際關係,帶來製造方式和商業模式創新轉變。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正在孕育興起,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材料技術、新能源技術廣泛滲透,帶動幾乎所有領域發生群體性技術革命,核心就是智慧製造。”中國工程院院士周濟説。

工信部裝備工業司副司長李東表示,智慧製造會給製造業帶來“兩提升、三降低”:“兩提升”指生産效率的大幅度提升,資源綜合利用率的大幅度提升;“三降低”指研製週期大幅縮短,運營成本大幅下降,産品不良品率大幅下降。

李東透露,工信部已發佈智慧製造試點示範的實施方案,並計劃今年選30個以上試點示範項目,未來將連續三年實施試點示範,邊示範邊總結邊推廣,2017年準備全面推廣。

綠色製造

全面推行綠色製造;全面推進鋼鐵、有色等傳統製造業綠色改造;實施重點區域、流域、行業清潔生産水平提升計劃;制定綠色産品、綠色工廠、綠色園區、綠色企業標準體系,開展綠色評價……在《中國製造2025》中,“綠色”散佈其間,成為貫穿全文的主色調。

毛偉明認為,提出把綠色製造作為主要方向之一,是製造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我國製造業依然沒有擺脫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發展模式。

數據顯示,去年我國能源消耗42.6億噸標準煤,約70%是工業消耗;萬美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569立方米,遠高於日本的88立方米、韓國的55立方米。

解決發展與資源環境的制約問題,唯一的出路就是綠色發展。加快推進傳統製造業轉型升級,提高産業發展效率,也需要建立一個高效、清潔、低碳、循環的綠色製造體系。

工信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司長高雲虎介紹説,工信部將構建綠色製造體系,包括建設綠色工廠、實施綠色製造、加大循環利用、倡導綠色消費等各個方面,並建立嚴格的標準和評價機制,企業如不符合綠色製造,還將上“黑名單”。

中國質量

《中國製造2025》提出,堅持把質量作為建設製造強國的生命線,強化企業質量主體責任,加強質量技術攻關,建設法規標準體系、質量監管體系、先進質量文化,營造誠信經營的市場環境,走以質取勝的發展道路。

高質量是製造業強大的重要標誌之一,它從市場競爭角度反映出國家整體實力,既是企業和産業核心競爭力的體現,也是國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表徵;既是科技創新、管理能力、勞動者素質等因素的集成,又是法治環境、文化教育、誠信建設等方面的綜合反映。

中國製造亟須突破質量瓶頸。在工信部科技司副司長沙南生看來,中國在一些關鍵材料、零部件和核心繫統上,質量和可靠性不是太高,長期依賴於進口。改變低水平、低附加值的製造業狀況,必須從質量入手。

十多年來,我國製造業整體質量水平不斷提升,較好地保障了消費穩定增長和經濟持續發展。伴隨著消費需求的變化,人們對質量的要求也與日俱增,在生活性消費領域,數量消費正向質量消費過渡。

中國質量協會會長賈福興説,質量是經濟發展新階段的重要主題,也是政府、社會組織、企業和廣大消費者共同關注、共同參與的主題,社會各方力量都應該參與提升質量工作。

中國品牌

實現中國産品向中國品牌的轉變,是《中國製造2025》提出的又一個重要目標。

目前,中國已是位居全球第二的製造業大國,但還只是一個貼牌大國,不是品牌大國。中國出口的商品中90%以上是貼牌産品。

貼牌和品牌的差別直接體現在利潤上。一個芭比娃娃在美國市場價格約10美元,在中國離岸價格僅2美元,去掉成本,貼牌生産毛利只剩區區0.35美元。品牌缺失導致中國企業只能處在全球産業鏈低端,辛辛苦苦“為人做嫁衣”。

“中國製造”必須要有自己的國際名牌。伴隨中國企業“走出去”步伐加快,越來越多的中國品牌躍上國際舞臺。最新的世界品牌500強中,中國有29個內地品牌上榜。

從製造大國邁向製造強國、從貼牌大國邁向品牌大國,可以預見,將會有越來越多享譽世界的中國品牌,成為國際市場上耀眼的“中國名片”。

責任編輯: 陸茜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