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準確給中國經濟量體溫?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6-08 22:31 來源: 中國新聞網
【字體: 打印本頁

    鐵路貨運、工業用電等核心指標持續走弱,經濟增速卻仍在合理區間。當數據出現“背離”,舊的“晴雨錶”是否依然有效?新常態下如何準確量出中國經濟的體溫?

    官方媒體《人民日報》8日刊載“權威人士”文章指出,雖然目前中國産業結構、能源結構和交通運輸結構都出現變化,讓能源、貨運和經濟增長之間的彈性系數有所調整,但這些指標對經濟運行趨勢的反映能力並沒有改變,仍是研判宏觀形勢的重要依據。

    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副主任潘建成等專家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也表示,在經濟轉型、結構調整的大背景下,傳統的“溫度計”並沒有失去效果,要更準確把握中國經濟全貌,既要提升“溫度計”測量的精確度,也需要修正“溫度計”“讀數”的誤差,還需要進一步擴充“溫度計”的類別。

    “中國經濟溫度”之所以引起坊間熱議,源於宏觀經濟數據中令人困惑的“背離”:在鐵路貨運量同比下降近9%,工業用電量負增長的情況下,中國經濟仍以7%的增速運行在合理區間。

    《人民日報》日前在頭版刊載題為《風向標還靈不靈》的文章解釋説,伴隨著中國經濟結構的優化,鐵路貨運量、工業用電量等一些傳統微觀指標不再是衡量經濟形勢的“絕對權威”。

    由於這兩個指標以及銀行貸款一直是高層研判中國經濟的重要維度,一些分析人士據此猜測中國宏調的理念或將有所調整。

    各方議論中。人民日報8日刊發署名為“郭同欣”的文章,再度對鐵路貨運量、工業用電量等指標進行了分析。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一些重要經濟數據發佈之時,相關部門官網上也曾出現過署名為“郭同欣”的解讀文章。這意味著此次刊發在《人民日報》上的文章,或是官方就準確測量中國經濟溫度所提供的“權威攻略”。

    首先“老溫度計”對經濟運行規律和趨勢性變化的反映能力依然存在。該文章提供的圖表顯示,無論在中國、美國還是日本,用電量和貨運量的變化都能有效反映經濟脈動。

    但要準確把握中國經濟溫度的數值,還需在修正對“溫度計”讀數的誤差。

    從國際經驗看,經濟擴張時,用電量和貨運量會衝在更前面;經濟降速時,這兩個指標的回落程度也會更深。

    從中國特點講,隨著服務業發展、能源利用效率提升以及公路運輸發展,單一的用電量、鐵路貨運數據對經濟溫度變化反映能力也有所下降。這些誤差都容易導致錯誤的結論。

    不過,潘建成提醒,誤差的産生不是因為指標選擇的錯誤,而是我們選擇的這些指標還不夠完善。

    他以用電量為例分析説,單一的總體數據會掩蓋結構變化的信息,如果將各領域用電量分別呈現,結構調整的進展和中國經濟的溫度也就一目了然。此外,如果收集到企業“報裝”電表的數據,甚至可以對經濟運行作出前瞻性的判斷。

    除了修正誤差,升級完善指標體系,避免受困于短期視角、局部現象而更多關注趨勢性變化、做全局性分析也是準確測量中國經濟溫度的重要一招。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表示,在經濟轉型的關鍵時期,數據的“背離”,“分化”是正常現象。短期如果看不清楚就應從中長期的視角來分析,這樣既看到樹木,又看到森林。

    潘建成也表示,要在這一時期測量經濟溫度,單一總量增長數據的使用遠遠不夠,只有配合上就業、收入等非增長指標,才能提升對總體形勢判斷的精確度。

    中國總理李克強此前也曾明確表示,看中國經濟,不能只看眼前、看局部、看“單科”,更要看趨勢、看全局、看“總分”。

    基於這種視角,“郭同欣”指出,無論從用電量、貨運量等指標,還是從就業、收入等數據都可以發現,中國經濟目前仍運行在合理區間。(記者 周銳)

責任編輯: 方圓震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