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推進財政資金統籌使用措施,更好發揮積極財政政策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作用。會議提出八項措施,力克資金使用“碎片化”,提高使用效益。 今年上半年,國務院常務會議多次議及盤活資金存量,第三次廉政工作會議還將其列為一項重要的行政紀律,並派遣工作組分赴各地予以督查。 中央政府之所以對盤活資金存量如此高度重視且三令五申,是因為來自審計署發佈的數據表明,地方政府沉澱的大量財政資金在“趴窩沉睡”。截至2014年3月底,重點審計的9個省本級和9個市本級財政,存量資金共計7673億元。這樣一筆資金,既影響財政資金的利用效率,也為財政資金的不規範使用甚至是腐敗埋下了伏筆。特別是在當前財政資金增長放緩的背景下,激活這筆沉澱資金,更具有較大的現實意義。 首先,可以增加政府支出,用於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李克強總理曾在國務院第三次廉政工作會議上表示,不能一方面讓民生需求“嗷嗷待哺”,另一方面卻有大量資金“呼呼大睡”。他尖銳地指出,現在有一些地方、部門的財政撥款長年“趴”在賬上,但另一些地方,卻有大量民生工程亟需資金。比如引水渠建設、倉容建設、農村電網和棚戶區改造,等等。這樣的項目既能帶動消費、投資,同時又改善民生,財政要優先給予支持。 其次,可以減少資金沉澱,提高使用效率。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大,今年第一季度增長率降至7%,前兩個月,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産投資增速雙雙回落。財政資金壓力也大,去年全國財政收入同比增速降至8.6%,為23年來新低。在此情勢下,財政的每一分錢都很精貴,特別是要發揮項目資金的作用,提高效率,確保項目進度,為經濟增長增添後勁。誠如李克強所言,不能“項目批准了,錢撥下去了,卻因為‘不作為’導致項目沒按時完成”。要喚醒“趴窩沉睡”的資金,把“零錢”變成“整錢”,把“死錢”變成“活錢”。 再次,可以避免資金被擠佔挪用。財政資金長期“趴”在那裏,有人就會動壞心思,挪作他用。如今地方政府財政造血功能在下降,將中央的財政資金視為唐僧肉,有的地方把爭取來的項目資金用於修建樓堂館所,搞形象工程。及時盤活存量資金,加強資金的運作監督,就可以避免滋生一些腐敗問題。 那麼,為什麼會出現大量財政資金“趴窩沉睡”呢?主要是一些地方官員的懶政庸政所為。當下反腐倡廉氣貫長虹,一些官員又産生消極不作為的思想,他們片面地認為,大量啟動項目資金,既熬心傷神,個人也撈不到什麼好處,弄不好還要受審計監督之累。不如把項目資金閒著,不幹事也不犯錯。這種無所作為的心態,既是對反腐敗鬥爭的消極抵抗,也浪費了大量的財政資源——項目資金長期閒置,就相當於貶值。 有鋻於此,要喚醒“趴窩沉睡”的財政資金,首先要喚醒各級領導幹部的覺悟和責任心,財政資金是老百姓的血汗錢,是納稅人對社會的貢獻,必須格外珍惜,把每一分錢都用在最需要的地方,不浪費,不沉澱,也不凝固。積聚財力固然能顯露領導幹部的執政治理能力,用好財力也能顯示領導幹部的當家理財能力,能掙錢並用好錢,才是一個完備的領導幹部。 其實如何用好錢,中央已有明確規定,嚴格按章辦事就成。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的八項措施,每一項都是盤活存量資金的好辦法。第一條是考量地方官員的大局意識,長期沉澱的資金必須上交;第二條是資金整合的重點去向,向科技、教育、農業等重點科目傾斜;第三條是同級財政可動態調劑,又開了一扇前門;第四條是統籌使用,再給地方政府亮一盞綠燈;第五條是加強協調,避免資金在部門內和部門之間重復投放;第六條是將存量債務資金與新增債務資金合併,納入統籌管理;第七條是實行目錄清單管理,及時調撥政府性基金和專項收入;第八條是嚴格控制代編預算,並設定嚴格的時限。這八條,條條都是體現創新機制,加快推進財政資金統籌使用,堅決改變資金使用“碎片化”,提高使用效益,用足用活積極財政政策。 只要部門和地方官員解放思想,振奮精神,並按照中央政府的規定身體力行,“趴窩沉睡”的財政資金必定能被“喚醒”,盤活存量資金這個大手筆必定能有大作為。(蔡恩澤)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