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淘將更加方便了。 6月10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促進跨境電子商務健康快速發展,推動開放型經濟發展升級。 該會議指出,促進跨境電子商務健康快速發展,用“互聯網+外貿”實現優進優出,有利於擴大消費、推動開放型經濟發展升級、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 為此,下一步將實施對進出口商品採取集中申報、查驗、放行和24小時收單等便利措施,同時鼓勵開展跨境電子支付,推進跨境外匯支付試點等。鼓勵跨境電子商務零售出口企業通過海外倉、體驗店等拓展營銷渠道,培育自有品牌和自建平臺。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舉例指出,消費是被供給引導的,給國內消費者多一點選擇決不是壞事,這會倒逼我們的企業轉型升級。 “國人出國買的馬桶蓋,為什麼我們國內的企業就不能生産呢?”他在國外調研時也發現,國外的電子商務還真不如國內發達。 這給中國成為海外居民購買中國電商産品,以及中國居民海淘提供了商機。 根據了解,2014年中國公民赴境外旅遊人次超1億,境外消費已經超過1萬億元。國內生産的馬桶,中國大批居民居然前往到日本購買。 商務部研究院消費經濟研究部副主任趙萍指出,電子商務本身就打破了時空的界限,買賣的行動可能隨時都會發生。 24小時通關也是適應了電子商務沒有時空界限這樣一種特點,使包裹的通關時間能夠更快,“這也會大大縮短整個商品在跨境過程當中物流的時間,也會降低相關的物流成本,是一個好事情。” 落實跨境電商退稅 根據商務部電子商務司測算,2014年中國電子商務交易額(包括B2B和網絡零售)將達到約13萬億元,同比增長25%。 電商仍在快速發展。2015年1-4月份,全國網上商品和服務零售額10435億元,同比增長40.9%,大幅高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名義增長10.4%的增速。 但是也存在很多問題。 比如海關只是白天可以通關,這影響了貨物的進出口速度。此外,跨境電商的小單還沒納入到退稅的行列。因為過去的出口退稅,只是對一般的貿易模式,需要提供增值稅發票,和銀行水單(如付款水單)等,但是跨境電商很難提供。 本次國務院常務會議著重解決上述問題。 上述會議指出,下一步要優化通關流程,對跨境電子商務出口商品簡化歸類,實施經營主體和商品備案管理,對進出口商品採取集中申報、查驗、放行和24小時收單等便利措施。 同時要落實跨境電子商務零售出口貨物退免稅政策。鼓勵開展跨境電子支付,推進跨境外匯支付試點,支持境內銀行卡清算機構拓展境外業務。 另外還要鼓勵外貿綜合服務企業為跨境電子商務提供通關、倉儲、融資等服務。引導企業規範經營,打擊違法侵權行為。 對此,中國海關學會常務理事鄭俊田認為,“落實”跨境電子商務零售出口貨物退免稅、“鼓勵”跨境電子支付、“推進”跨境外匯支付試點,三個層面用詞是不一樣的。 “落實”跨境電子商務零售出口貨物退免稅,在於將已經有的這一措施落地。之前中國已經開展了跨境電商出口退稅的試點。 《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跨境電子商務零售出口稅收政策的通知》(財稅〔2013〕96號)規定,自2014年1月1日起,對符合條件的跨境電子商務零售出口企業執行增值稅、消費稅退(免)稅和免稅政策。 “從某種意義上講,跨境電子商務網上‘私人訂制’的出口貨物,真正讓賣主實現了退免稅。”他説。 他認為,“鼓勵”跨境電子支付,是指鼓勵在跨境貿易中採用電子支付方式替代傳統的支付方式。 商務部研究院消費經濟研究部副主任趙萍認為,由於很多跨境電商的賣家規模較小,所以一般會找平臺的代理公司進行報關。 但現在根據外貿代理公司的退稅依據,它是不能有退稅資格的,只有生産企業才有退稅的資格,所以關於退稅的流程還有退稅資質的認定,也應該根據跨境電商本身的特點,即小規模、多頻次的這種特點,來進一步出臺相關的出境退稅政策,從而使出境退稅不僅僅能讓一般的國際貿易企業享受,也能讓跨境電商享受到優惠政策,更好地促進跨境電商發展。 21世紀經濟報道獲悉,過去很多跨境電商産品因為商品備案管理不夠,以及海關不是24小時通關,容易使得商品到達顧客時間很長,有的達到數周。 而跨境電商支付,有的是採取國際信用卡跨國交易,有的則是國內銀行賬戶直接在海外購物,這都涉及到人民幣或美元跨行交易的問題,尤其是用人民幣交易時,還涉及到外匯交易。這種情況,還涉及到外國消費者海淘中國電商産品。外匯管理局《支付機構跨境外匯支付業務試點指導意見》還規定,除另有規定外單筆交易金額不得超過等值5萬美元。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高級分析師張周平指出,境外購物用不用支付寶是消費習慣的問題,國外人們可能更習慣用國際信用卡。 提出支持境內銀行卡清算機構拓展境外業務,以及跨境外匯支付試點,是為了實現多樣化的支付方式。“這也可給國外消費者更多選擇的空間,這實際上是在完善跨境電子商務的配套措施。”他説。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貿學院教授王健指出,現在商業模式發生了變化,再走銀行結算就很麻煩,因為中國外匯監管嚴格,大額度結算還沒有完全放開,不通過銀行,通過第三方也可以了。“但這個還有很多問題,要去逐步規範配套,要儘快去改。” 鼓勵企業海外建倉 而實施24小時通關等改革後,在促進中國居民購買外國産品時,也有利於外國居民海淘中國商品。 在6月10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指出,跨境電商不是簡單的“國內老百姓買國外商品”,大量的是企業進出口業務,是用“互聯網+外貿”,實現“優進優出”,帶動實體店和工廠的發展,同時,也會有力地促進就業。 “全世界的網站只有5%是中文網站,但在電子商務方面,我們卻釋放出巨大的創造力!”他説,“既然如此,我們何不讓他們試一試、闖一闖,把跨境電子商務真正帶動起來呢?” 本次常務會議也在此領域進行了部署,比如提出鼓勵跨境電子商務零售出口企業通過海外倉、體驗店等拓展營銷渠道,培育自有品牌和自建平臺。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貿學院教授王健指出,建海外倉,由於中國擴大出口,很多企業已經在做了,現在就是要鼓勵。 小額的、多頻次過海關很麻煩,中國可以先把貨物運到海外倉,然後再從海外倉調貨賣給當地的消費者,從當地直接發貨給外國海淘者。 他認為,這種情況外國電商企業在中國國內建倉庫類似,“在國外建海外倉有利於外國消費者。”他説。 21世紀經濟報道獲悉,中國産品在海外建體驗店和倉庫,核心是要提高送貨的速度。根據了解,所以中國居民喜歡海外購物,根本的原因是同樣的産品國外價格低,甚至是中國的産品在國外,比中國更便宜。 這背後的原因,除了部分稅率不一樣外,中國物流成本高是一個問題。比如同樣的貨物,外國物流公司從中國運到美國,甚至比中國企業從廣州運到北京還便宜。 2014年中國社會物流總費用10.6萬億元,同比增長6.9%。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地區生産總值)的比率為16.6%,比上年下降0.3個百分點,但是相比發達國家10%左右的比重,仍顯得太高。 中國海關學會常務理事鄭俊田認為,鼓勵中國企業建海外倉這一條改革措施,實際上折射了中國目前跨境電商的一個痛點:即物流環節的薄弱。 本次改革提出的外貿綜合服務企業如中外運等公司,利用既有的便利條件,積極開設海外倉、體驗店,為中小跨境電商企業提供在海外銷售、融資、物流的良好平臺。 商務部研究院消費經濟研究部副主任趙萍指出,建設體驗店和海外倉,是正常營業的商店,一般不涉及免稅政策,如果在保稅區開的話那就是保稅店,但如果不是在保稅區開的就是一般的商店。 其意義在於,能促進服務的本地化,“顧客的體驗會更好,使服務更加週到,退換貨方面更有保障,這樣去拓展海外市場的時候海外消費者的滿意度會更高。”她説。(定軍,陳海銀,賈一真,代振瑩)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