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要安,建好倉、用好糧——國家糧食局解讀
《糧食收儲供應安全保障工程建設規劃》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6-15 21:24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新華社北京6月15日電(記者劉羊旸)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糧食局、財政部近日聯合發佈《糧食收儲供應安全保障工程建設規劃(2015-2020年)》。這是糧食流通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首個國家級專項規劃。記者15日就規劃相關內容採訪了國家糧食局有關負責人。

    記者:請介紹下規劃出臺的背景?

    答:改革開放以後,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在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各地各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糧食流通設施條件得到較大改善,為保證糧食收儲供應、增強糧食宏觀調控能力、保障軍需民食打下了良好基礎。

    但是,糧食流通基礎設施長期薄弱和落後狀況尚未得到根本改變。隨著糧食生産“十一連增”,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加快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深入推進,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提高糧食收儲供應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糧食收儲倉容能力嚴重不足、物流通道不暢、應急供應能力薄弱、質量安全隱患較大、糧情監測預警滯後、産後損失浪費嚴重等矛盾和問題越來越凸顯。

    規劃提出了今後我國糧食收儲供應安全保障能力建設的指導思想、目標和主要任務及政策措施,確定“糧安工程”建設的重點,目的是全面提升糧食收儲和供應保障能力,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實施“糧安工程”是糧食流通工作的“守底線”工程,是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糧食流通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依據。

    記者:規劃的主要目標和進度安排有哪些?

    答:規劃提出的總體目標是:到2020年,全面建成售糧便利、儲存安全、物流通暢、供給穩定、應急高效、質量安全、調控有力的糧食收儲供應安全保障體系,形成佈局合理、結構優化、競爭有序、監管有力的現代糧食流通新格局,使糧食收儲能力大幅增強,糧食物流效率顯著提高,應急保障能力明顯提升,糧油質量安全綜合保障能力全面提升,糧情監測預警體系全面建成,糧食産後節約減損取得明顯成效。

    規劃明確了5個方面13項指標,主要包括:2015年底前完成集中新建倉容1000億斤任務,實現農戶科學儲糧專項戶數達到1000萬戶;到2017年完成全國“危倉老庫”維修改造;到2020年基本消除“席茓囤”等露天存糧,應急供應網點達到5萬家,應急加工企業達到0.6萬家,改建成品糧批發市場312家,改建區域性配送中心531個,國家糧食質量監測機構數量達到500個,糧食質量安全風險監測網點達到2500個,國家糧食信息直報點增加到2000個,糧食供需平衡抽樣調查城鄉居民戶達到20萬戶,年減少糧食産後流通環節損失浪費1300萬噸以上。

    按照統籌兼顧、重點突破,急需優先、梯次推進的要求,建設分為三個階段,一是應急建設期(2015年),重點解決倉儲設施不足等緊迫問題,核心是主産區倉容建設和“危倉老庫”維修改造;二是整體推進期(2016—2017年),全面推進糧食流通領域基礎設施建設;三是全面建成期(2018—2020年),全面完成“糧安工程”建設任務。

    記者:規劃提出的六大建設任務是什麼?如何確保完成這些任務?

    答:六大建設任務是:建設糧油倉儲設施、打通糧食物流通道、完善應急供應體系、保障糧油質量安全、強化糧情監測預警、促進糧食節約減損。

    為確保完成這些建設任務,將採取以下政策保障措施:強化糧食安全責任。按照中央與地方糧食事權劃分,健全“糧安工程”建設全面負責制,將省級政府負責區域內糧食收儲供應安全建設任務納入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

    同時,全面深化糧食流通領域改革;發揮財政性資金的支持和帶動作用;落實信貸、稅收等優惠政策;加強指導協調;改革項目管理方式;建立考核評估機制。

責任編輯: 王鏡茹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