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月17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李克強總理強調,推進“中國製造2025”的關鍵,是推進“中國‘智’造”。兩天前,李克強在工信部召開的座談會上同樣提到了這一説法。他指出“中國裝備2025”要與“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相結合。 總理為何三天內兩提中國“智造”?中國“智造”如何突圍? “中國製造2025”實為中國“智造”路線圖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要實施“中國製造2025”。隨後兩個月,實施製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行動綱領《中國製造2025》由國務院正式印發。 在積極部署推進“中國製造2025”的同時,推動中國製造轉型升級也曾頻繁出現在李克強的講話中。 總理為何如此力推“中國製造2025”?因為中國要從“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轉變。 先來看看中國製造有多強!中國有超過200多種工業産品的産量和出口量都居世界第一,有幾十種産品的出口占到全世界出口總量的70%以上。大到飛機,小到螺絲。離開物美價廉的“中國製造”,國際市場上工業品的價格可能會翻一番。 “製造”二字對中國有多重要?李克強説,工業製造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是實現發展升級的“國之重器”。 “能否造和外國一樣好用的筆?”總理在考察相關部門時的一句問話恰恰點中了中國製造的軟肋。將技術轉化為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産品,成熟的人才市場,公平的市場環境、誠信的交易體系等等,這些都是當前中國製造業的短板。 “這是我們必經的一個歷史階段,是以開放推動發展的必由之路。”李克強指出。 中國製造必須轉型升級。總理在講話中明晰了轉型升級的路徑:一方面,傳統的“中國製造”、以代工生産的消費品仍在繼續出口;另一方面,中國裝備“走出去”異軍突起,反過來帶動了中國製造的全面升級。 在總理看來,我們提出“中國製造2025”,實際上是推進中國製造的不斷升級。要紮實推進中國製造2025,努力形成我國經濟發展的新動能。 鑄造“國之重器”,為中國發展“強筋壯骨”,李克強也對中國製造提出了要求,“中國製造2025”的一個“要害”,就是“智慧轉型”。 升級的突破口在於“走出去” 如果説製造業是“國之重器”,那麼裝備製造業可以稱之為“重中之重”。裝備製造業為國民經濟進行簡單再生産和擴大再生産提供生産技術裝備,是工業實力和經濟實力的標誌。 經過多年發展,中國裝備製造業的水平和國際市場佔有率不斷提升,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國核心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的提高。“大進大出”發展模式帶動了國內的大量就業,也推進了工業化進程,但大部分利潤並沒有留在國內。 “中國經濟發展到今天,再依靠廉價勞動力確實難以為繼。但在裝備製造業,中國還有巨大的優勢。”在6月17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李克強説,“如果中國製造從消費品轉向中國裝備,就能真正推動中國經濟大大升級,進而邁向中高端。” 他特別強調,要把裝備製造業確立為我國科技創新的主戰場。 在過去的幾年間,推銷中國製造,尤其是中國裝備,已經成為李克強總理外交活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到一地,擁有經濟學博士學位的李克強都盡職盡責的推銷“中國貨”。“我為中國裝備‘站臺’,希望你們給國家‘撐臺’。李克強曾這樣給中國裝備製造企業鼓勁。” “傳統的‘Made in China’我們還要做,但‘中國製造2025’的核心,應該是主打‘中國裝備’”。 李克強認為,“中國裝備”升級的突破口,就是推動裝備“走出去”。這不僅能讓我們在國際市場實現“三贏”,更能倒逼國內産業的全面升級,打造“中國製造”新優勢。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為“智造”基石 “集眾智者成大事”,要通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用十幾億人層出不窮的新點子,激發市場活力,真正推進中國製造的智慧轉型。 這是李克強近期談及中國“智造”不斷重申的一個觀點。他指出,“智慧製造” 的一大支點就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最早就是李克強在2014年9月的夏季達沃斯論壇上提出。此後,他也在各種場合頻頻闡釋這一關鍵詞。 李克強指出,“過去傳統的增長方式難以為繼,傳統的動能也在減弱。為什麼我們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實際上跟中國‘智’造聯絡到一起。智從哪來?集眾人之智。想要創新,要運用互聯網技術,運用信息化平臺,這一定要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李克強表示,新形勢下,實施“中國製造2025”,推動製造業由大變強,不僅要在一般消費品領域,更要在技術含量高的重大裝備等先進製造領域勇於爭先。要打造創新驅動新優勢,通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充分釋放從創意設計到生産製造的巨大創造潛能,推動更多企業由産品代工向品牌塑造躍升,促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記者 李苑 梁敏)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