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金投資運營:保證安全是大前提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7-03 07:40 來源: 光明日報
【字體: 打印本頁

養老金投資運營:
保證安全是大前提

    備受關注的養老金投資運營“千呼萬喚始出來”——6月29日,人社部和財政部會同有關部門就《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管理辦法》稿(以下簡稱辦法)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辦法指出,養老基金投資應當堅持市場化、多元化、專業化的原則,在保證基金資産安全性、流動性的前提下,實現保值增值。

    6月30日,人社部召開新聞發佈會,圍繞辦法制定的背景情況、基金投資政策及資金運營安全性等焦點問題回答記者提問。

    完善養老基金投資政策 應對老齡化

    人社部發佈的《中國社會保險發展年度報告2014》顯示,截至2014年年底,養老保險基金的結余達到3.5萬億元。同時,隨著覆蓋城鄉居民社會保險體系的建立和完善,尤其是我國人口老齡化高峰的日益臨近,基本養老金的支付壓力持續加大,對於養老金進行投資保值的呼聲不斷。

    “按照現行政策,基金投資範圍嚴格限定於銀行存款和買國債,禁止投入其他金融和經營性事業,這對保障基金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也確實存在投資渠道偏窄、基金貶值縮水的問題,不利於調動群眾參保繳費的積極性,影響基金的支撐能力,也制約這個制度的可持續發展,所以迫切需要進一步完善投資運營政策。”人社部新聞發言人李忠認為,在人口老齡化挑戰日益嚴峻的背景下,加快完善養老基金投資政策,促使養老基金進行市場化、多元化投資運營,是形勢發展的客觀要求,時機十分有利。

    “一是有利於增強制度的吸引力,調動群眾繳費的積極性,有利於擴大參保覆蓋面;二是有利於拓寬基金來源,減輕企業和財政負擔,推進全國統籌;三是有利於增強養老基金的支撐能力,促進制度的可持續發展;四是有利於盤活存量資金,促進經濟發展,應對經濟下行的壓力。此外,資本市場監管的逐步規範,也為養老基金的投資創造了較好的外部環境。”李忠表示。

    從近年的情況看,養老基金收益率較低,僅為2%左右。相比之下,用於戰略儲備的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由於允許市場化運營,自2000年成立至2013年年底,基金累計投資收益4187.38億元,年均投資收益率8.13%,遠超過同期2.46%的年均通貨膨脹率。

    穩妥推進養老基金市場化

    對各類産品的投資比例,辦法也進行了嚴格限制。“制度設計的總體思路是,風險低的比例較高,風險高的比例較低。根據金融市場的變化和投資運營的情況,可以對養老保險基金的投資範圍和比例進行調整。當然這一切都是以維護基金的安全為前提。”李忠強調。

    辦法規定,養老基金限于境內投資。在投資範圍上,主要包括銀行存款類産品、債券類産品,以及股票、基金類産品。其中明確規定,養老基金投資流動性資産的比例合計不得低於基金資産凈值的5%,投資股票、股票基金、混合基金、股票型養老金産品的比例,合計不得高於基金資産凈值的30%。

    “有的人一聽養老金投資運營,就理解為養老金都要買股票了,繼而擔心其安全性。實際上,根據徵求意見稿,投資股票等産品的比例合計不得高於基金資産凈值的30%,這意味著並不會有多高的比例去投入股市。養老基金是百姓的養命錢,安全性是投資管理的大前提,相關部門將加強監督,穩妥地推進市場化。”人社部社會保障研究所所長金維剛説。

    李忠表示,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對股市會産生一定影響,但這種影響是平緩和循序漸進的。“在實際運營中,進入股市的基金規模和時點不是由政府來直接操作,而是由授權受託的市場機構來具體運作,而且也不可能很快達到投資比例30%的上限。”

    多措並舉確保基金投資安全性

    養老保險基金是老百姓的養命錢,有人擔心,如果出現虧損的話,怎麼辦?

    “我們在擬定這個辦法的時候,一個最主要的考慮就是保證基金的絕對安全,不能讓老百姓的養命錢出現重大風險。”李忠表示,按照安全第一的原則,辦法對嚴格控制風險從五個方面作了制度安排和政策規範——

    一是分別明確委託人、受託機構、託管機構、投資管理機構的各自權利、責任,建立相互制衡的機制。

    二是要求管理機構建立健全養老基金投資管理內部控制制度,加強風險管控,維護委託人利益;相關工作人員要遵守職業規範,嚴禁利用職務便利為自己和他人謀取利益。

    三是合理進行資産配置。明確目前只在境內投資;嚴格控制投資産品種類,主要是一些比較成熟的投資品種。

    四是投資機構和受託機構分別按管理費的20%和年度投資收益的1%建立風險準備金,專項用於彌補養老基金投資發生的虧損。

    五是政府有關部門加強監管,各地養老基金委託投資的資金額度、劃出和劃回等事項,要向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報告;受託機構、託管機構、投資管理機構也要如實向有關部門報告養老基金投資運營的情況。(記者 邱玥)

責任編輯: 王鏡茹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