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産能合作開拓全球經濟發展新思路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7-03 12:41 來源: 中國青年網
【字體: 打印本頁

    此次李克強總理訪問歐洲期間,在不同的場合,多次提出要加強國際産能合作,不斷擴大利益匯合點,開創合作發展的新模式,吸引到各方的關注和好評。早在一個月前,李克強總理出訪拉美期間,就為中國與拉美國家搭起了一道“國際産能合作”的橋梁。一個月後,他又在法國為國際産能合作補上了“發達國家”的這一塊“拼圖”,雙方簽署了《開發第三方市場合作協議》,勾畫出一幅“互利三贏”的合作前景。

  李克強總理倡導的國際産能合作從概念到落地,其速度之快令人讚嘆,而中法合作協議的簽訂,則意味著國際産能合作不再是中國的獨角戲,而是得到發達國家的積極響應。國際産能合作由構想走進現實,中國與發達國家開拓了一條新的發展道路,共同助力全球經濟恢復和發展,從而惠及國際社會。

  目前,大多數發展中國家正處在工業化初期,中國已經進入了工業化的中期,中國工業化的生産線和裝備處在世界中端,而法國等發達國家處於高端,形成階梯狀落差。國際産能合作就是把中方和發達國家的優勢結合起來,生産關鍵技術設備,能以較低價格和較高質量滿足廣大發展中國家需求,帶動中國産業升級和發達國家擴大出口。

  可見,這是一個惠利三方的合作模式,對於加入合作協議的國家來講,都能從中找到自己的利益點,實現多方共贏、互惠互利的格局。在如今全球經濟集體陷入低谷之際,各國都在想方設法提振本國經濟,出臺各種政策刺激經濟發展,但受到種種因素影響,除了少數國家經濟增長尚可之外,大部分國家的經濟狀況不容樂觀,國際經濟形勢一片暗淡,缺乏有效的發展措施。

  而國際産能合作則開拓了全球經濟發展新思路,為國際社會緩解經濟低迷創造機會,通過三方市場合作的模式,各取所需共同進取,堪稱全球經濟的一大亮點,對其它經濟體來講也是一個啟發。可以想見,在中法跨出國際産能合作的第一步之後,還會有其它發達國家與中國簽約,將三方市場合作模式向國際市場推廣開來,吸引更多經濟體加入進來,並逐步形成一個成熟的發展模式。

  在出訪拉美期間,李克強總理曾提出,國際産能合作開闢了“‘南南合作’的新前景、‘南北合作’的新途徑”。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也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進出口量均位居全球領先地位,與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均有著緊密的經濟合作,在各領域展開投資佈局,實現産業與資本的融合,技術與市場的對接。

  目前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之間的發展差距明顯,無論在社會、資本、技術還是知識産權等方面,都有很大距離,且在部分領域的差距有擴大趨勢。顯然,國際産能合作起到一個橋梁的作用,打通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之間的經濟通路,在這裡,中國則起到了承接轉合的效果,通過三方合作模式將南北連接在一起,構成新的利益共同體,為南南合作、南北合作找到一條新的道路,共同為縮小南北差距而努力。

  經過持續多年的高速發展之後,原有的“三高”發展模式不可持續,進入經濟轉型升級拐點,目前我國經濟增長已進入新常態,一個重要背景就是要實現國內經濟與對外經濟的再平衡。我國經濟結構失衡,産能嚴重過剩,居民消費力不足,需要找到再平衡的辦法。而國際經濟亦低迷不振,主要發達國家實體經濟、金融、債務等方面的結構性矛盾並未根本解決,亦有再平衡的需求。

  我國目前在推動“一帶一路”、籌建亞投行、加快自貿區戰略、倡導國際産能合作等,都能促進國內外經濟再平衡。站在國際經濟發展戰略角度來看,國際産能合作在一系列政策裏,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我國可以借助國際産能合作,向外輸出國內過剩産能,並在與發達國家合作的過程中,學習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加快自身産業升級步伐,實現經濟轉型大戰略。同時,發達國家則可以通過國際産能合作,開拓新的消費市場,增加經濟增長點,以緩解經濟低迷壓力。(江德斌)

責任編輯: 陸茜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