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好新興産業市場 投資增長動力未減 從高通到奧迪,從克萊斯勒到三菱電機,隨著中國反壟斷調查執法的日漸紮實,一些有問題的在華外企紛紛受罰。於是,指責中國搞“投資保護主義”、“抬高外資進入門檻”的噪音便不絕於耳。然而,現實真的支持這種論調嗎?專家表示,近年來對外資而言,中國依然保持著很強的吸引力,並且有越來越多的外資在現代服務、高端製造等代表經濟轉型升級的新興領域率先佈局,以期爭享中國經濟改革發展帶來的巨大紅利。 “保護主義”説法不實 商務部數據顯示,2015年1—5月,全國設立外資企業9582家,同比增長9.6%;實際使用外資金額538.3億美元,同比增長10.5%,並且這一數據還不包含銀行、證券、保險等領域。而根據聯合國貿發會議的跨國直接投資統計,從1992年起,中國已連續22年成為吸收外資最多的發展中國家,即使是2008年金融危機後,中國每年新批准設立外資企業也都在2萬家以上。 上海市社科院世界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金芳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指出,每一個國家都有追求公平競爭的需求,反壟斷措施並非中國獨有,中國企業走出去同樣需要接受反壟斷的監督,因此“排擠”外資之説便無從談起。 “改革開放之初,我們一方面急需外資,另一方面也沒有相應的管理經驗,而且完善監管需要一個過程。現在,我們逐步完善對跨國企業的監管,正是對以往的疏漏進行糾正,這樣也有利於給外資一個規範的市場環境。”金芳分析。 引資呈現三大特徵 外資來華雖然數量不少,但其質量和方向卻更值得關注。資料顯示,今年前5個月我國吸收外資呈現出以下三大特點:一是現代服務業領域吸收外資增幅較高;二是部分高端製造業吸收外資增勢良好;三是東部地區實際使用外資保持較快增長。 具體來看,今年1—5月,金融服務業、科學研究業、綜合技術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增幅顯著,同比增長分別高達475.7%、132.5%和34.7%;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化學製品等高端製造業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分別增長則為4.8%、4.4%和2.0%。 中國宏觀對衝研究院院長付鵬認為,隨著中國經濟轉型、創新的深化,外商直接投資也發生了比較明顯的結構性變化,海外資本大量投入國內的新興産業和技術創新過程中,説明外資比較明確中國轉型的整個意圖。 “跨國公司在全球投資不僅遵循要素最優配置的原則,也會充分利用自身優勢。過去,中國的勞動力成本很低,以低端産業為主,所以外資來華做加工代工比較多。現在,我們勞動力成本上升,製造業水平大幅提高,外資來華投資新興、高端産業就不難理解了。與此同時,我們自身也更歡迎技術溢出效應好的項目。”金芳表示。 外資有望“量大質更優” “核準制”變身“備案制”、“合同章程審批”簡化為“備案管理”、負面清單確定了“法無禁止即可為”……除了中國經濟自身“闊步”升級這一根本因素之外,政府簡政放權的努力及營商環境的不斷法治化同樣是吸引高端外資來華過程中不可忽視的因素。 例如,新修訂的《外商投資産業目錄》就在鼓勵類增加了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等條目。一些有遠見的跨國公司便積極利用新規制,抓住中國結構轉型的新機遇,開始在戰略新興産業和高端服務業領域積極佈局。 酒好不怕巷子深,巢暖方引鳳凰棲。專家表示,隨著中國展現出越來越強的創新活力與潛在的巨大購買力,外資來華不僅將呈現“量大質更優”之勢,而且在不同區域之間也有望形成互相協同的效應。 “中國仍將是重要的市場,不會出現外資大量撤離的情況。相反,更多資本有望來華尋覓巨大商機。”金芳預計,未來各地區將扮演不同角色,東部沿海地區將吸引更多科技、研髮型外商投資項目,而中西部地區則可以承接更多的製造業內遷,從而形成海內外資源在一國之內同時整合的局面。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