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門學子迎來了好消息。 7月8日,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決定高校學生在讀期間助學貸款利息由財政全額補貼,畢業後在還款期內繼續攻讀學位或在校期間因病等休學的,也可申請貼息。 同時建立還款救助機制,對因病喪失勞動能力、家庭遭遇重大變故等畢業借款學生,可申請代償應還本息。將貸款最長期限由原先的10年、14年,統一延長至20年。將還本寬限期從2年延長至3年,寬限期內只需還利息、不需還本金。同時簡化申請手續。 上述決定意義重大。 原因是有的學生剛本科畢業考取了研究生,但是本科助學的貸款就到了需要還本還息的時候。而此時學生在學業期,其實需要進一步的助學支持。 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儲朝暉指出,新的助學政策力度很大。過去學生還貸款的壓力比較大,很多學生貸款上學,畢業了短期之內依然找不到工作。 所以要求學生一畢業就還款,實際上有難度,尤其是農村生源。 “農村家庭收入本來就有限,有些學生上學期間除了貸款還向親戚朋友借,我想這個政策主要就是為了緩解這方面的壓力。”他説。 力挺寒門學子 國務院出臺上述政策,源於今年春節前夕李克強總理在貴州黎平縣蒲洞村的一次調研。 當天他與返鄉過年大學生和畢業生在侗家鼓樓裏圍坐交流時,有大學生向總理提出了助學貸款異地銜接難、還款利率高等問題。 他當即要隨行的國務院有關部門負責人認真研究。總理説:“要為貧困學子創造公平的上升通道,讓他們有機會上大學,能夠和家庭條件好的孩子一樣,擁有起點均等的競爭機會。” 7月8日,這項完善國家助學貸款政策在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時,李克強指出,國家助學貸款是一項“四兩撥千斤”的政策,惠及大量貧困家庭的大學生,是深得民心的一項“德政”。因而,制定這項新政策,不僅要算“經濟賬”,也要算“政治賬”。 當日的常務會議指出,按照國務院部署,完善國家助學貸款政策,更有力幫助家庭經濟困難的高校學生完成學業,可以促進教育公平,為貧困學子提供更多發展機會,為國家培育更多人才。 會議決定,一是要高校學生在讀期間助學貸款利息由財政全額補貼,畢業後在還款期內繼續攻讀學位或在校期間因病等休學的,也可申請貼息。 二是要將貸款最長期限由原先的10年、14年,統一延長至20年。將還本寬限期從2年延長至3年,寬限期內只需還利息、不需還本金。同時簡化申請手續。 三是要建立還款救助機制,對因病喪失勞動能力、家庭遭遇重大變故等畢業借款學生,可申請代償應還本息。 同時對到艱苦邊遠地區基層單位就業的,代償資金原則上由所在省級財政承擔。各級財政要在年度預算中足額安排國家助學貸款貼息和風險補償金,幫助貧困學子解決後顧之憂。 原上海師範大學校長張民選認為,上述政策,主要新意在於有的學生到時無法償還的或者有不可克服的困難還本還息,政府可以延長時間、可以代償,這是一個進步。 “解除了貧困學生們不敢借貸的心理,可能怕還不上而不敢借貸。”他説。 21世紀經濟報道獲悉,目前大學生在貸款期間早已經有在校期利息由國家財政支付的政策。但是大學生畢業後一般需要開始還本還息。但是實際上很多大學生畢業未必能馬上找到工作,即使能找到工作,因為剛就業,仍存在很大的壓力。 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儲朝暉認為,中國重點大學的學費並不高,學費高的是三本院校和地方院校,甚至一年高達幾萬。 但恰恰是三本和地方院校的農村子女多。如果學生的經濟來源有限,減掉利息也是一種措施,而且是非常有用的。 大學生助學貸款仍需完善 一些專家和在校大學生認為,上述政策仍可以完善。 張民選認為,大學生助學貸款設置20年的時間,對於實際執行存在考驗,因為如果20年之後找不到學生本人了怎麼辦? 這方面,可以借鑒國外的經驗,將貸款和養老保險、納稅聯絡在一起,這樣不管畢業生在哪工作,都能保證還款。僱主還得替交一部分,“學生能貸的到款,不影響學習生活,這是好事情,但是還要完善還貸機制。” 一位在校研一學生以自己的親身經歷指出,核心的問題是政策要對接好。 比如從2014年秋季學期起,全日制研究生助學貸款金額從過去的每人每年不超過6000元,調整為每人每年不超過12000元。這看起來是好事。 但是有銀行一直拖到第二年的3月才出政策細則,結果自己當年入學未能貸到款,也就影響了按期繳納給學校學費,這又影響到了自己獲得的獎學金下發。 “國家政策是很好的,可是到銀行執行又是一回事,我覺得應該馬上制定政策來落實執行下來。”她説。 儲朝暉則建議,對代償本息的政策,要考慮怎樣進行程序鑒定。如果程序不嚴謹的話可能會造成新的問題,養成學生對貸款的依賴思想。所以在程序認定上需要嚴謹。 北京理工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研究員楊東平認為,中國的重點大學雖也有一些像獎學金類的優惠政策,但仍無法滿足廣大學生的需求,這主要還與這些大學自身的財政能力太弱有關。 目前中國重點大學成立教育基金會的只是少數,並不具有普遍性。很多大學都是公辦大學,財政資源受政府管控,無法像國外大學那樣,可以通過資金優勢吸納生源。對於中國的教育改革來説,可以從兩個角度努力,對學校來説,要增強自身活力,面向市場;對政府來説,要擴大公共服務輻射面,讓更多的資源向教育傾斜。(定軍、代振瑩、譚東方、頓雨婷)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