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松祚:必須堅決禁止和嚴厲打擊場外配資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7-13 11:23 來源: 央廣網
【字體: 打印本頁

    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道,隨著股市迎來連續反彈,場外配資捲土重來。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昨天發佈通知説,部分機構、個人利用"互聯網+"平臺、社交媒體、即時通信軟體等網絡渠道大量發佈"配資炒股"廣告,為投資者買賣證券提供融資、配資服務,並通過信息系統開立虛擬證券賬戶或者借用證券賬戶,為投資者代理買賣證券。這些行為違反了《證券法》、國務院《證券公司監督管理條例》關於未經批准不得從事證券業務以及禁止從事非法證券業務的規定,並存在誇大宣傳、誤導投資者等不當情形,損害了投資者合法權益,擾亂了證券市場秩序。

    所謂場外配資,就是一些民間小額貸款公司以金融創新為名,借錢給散戶並收取利息,月息普遍在1.5%左右,股民把自己的本金打入對方的配資專用賬戶操作。由於是按比例放大杠桿,風險也隨之放大,賺錢和虧錢都更快,一旦觸及強行平倉線,本金也會全部輸光。經歷了此前的連續暴跌,很多重倉被套的股民想彌補此前的大幅虧損。一些此前被強制平倉的客戶,又想融資加杠桿殺進去,有人甚至準備抵押房産配資,再博一把、抄底翻身。

    在巨大的經濟誘惑下,一些不法分子在網絡上大做廣告,以提供可靠股市信息、指導幫助炒股可獲取高額回報為幌子,實施詐騙行為。配資,相當於把命運交給他人掌控,本身的風險已經足夠大,如果再加上違法行為從中作梗,投資者的利益更無從保障。因此,必須旗幟鮮明地打擊以創新之名行違法之實的行為。

    在這一輪行情的演繹過程中,融資融券、場外配資、加杠桿等詞彙不斷衝擊人們眼球。對於這些概念,有些人了然于胸,但更多投資者一知半解,雲裏霧裏。中國農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向松祚做出解讀評論。

    經濟之聲:融資融券、場外配資、加杠桿到底是什麼?

    向松祚:這三個東西歸結起來簡要説就是借錢炒股。所謂融資就是找證券公司借錢,融券就是找證券公司借股票。融資就是買股票,融券就是手中沒有股票可以找證券公司借股票來拋空。融資融券通常來講只是證券公司才可以提供的業務。現在證券公司之外的大量中小金融機構,甚至包括一些銀行部門,直接和間接為股民提供借錢炒股的融資手段,這就叫場外配資,它的範圍非常廣。加杠桿就是100萬本金可以買200萬的股票,甚至300、400、500萬的股票,把買股票變成期貨買賣,投資股票完全變成真正意義上的投機行為或者賭博行為。

    經濟之聲:目前的市場環境中,如果投資人繼續使用融資交易、杠桿交易還有場外配資交易,會面對什麼樣的風險?

    向松祚:前一段時間發生在中國資本市場的事情,足以讓我們所有人深刻反思:為什麼發生這樣事情?漲到5000多點又瘋狂下跌,有一個最關鍵因素,就是這三個東西:融資融券、場外配資加杠桿。原因很簡單,就像很多配資廣告説的,給你融資,一個漲停板資金就可以翻倍。而實際上它沒有説的是,一個跌停板,本金就全部沒有了。有很多機構、個人暴倉,意味著不僅不能賺錢,而且本金全部被吃掉。

    在任何市場上,無論是中國市場還是國外市場,無論是今天的市場還是歷史上的市場,大規模搞杠桿融資炒股,必然會造成股市災難。我不是今天才這麼説,去年10月份、11月份,場外融資規模還非常小,我當時在多個場合都警告過,我説這一定要出大事。道理很簡單,美國1929年股市崩盤也是因為這個因素,全世界很多國家都有這樣非常慘痛的教訓,非常遺憾的是我們前一段時間沒有關注這個事情。這次為什麼要有這麼大規模的動作?就是考慮到大量的配資盤要平倉,平倉會觸發整個金融體制系統性危機、流動性的危機。從這個事情裏,我們難道還不能認識到場外配資、高杠桿炒股的巨大危害嗎?

    經濟之聲:以後我們需要增加什麼樣的手段?

    向松祚:不是要增加什麼手段,而是要堅決禁止、堅決查處。我們中國是不允許高利貸的,現在場外配資月息至少都在1.5%、2%,年息甚至是30%、40%,有的甚至是50%以上,這樣完全是胡鬧。典當行、小貸公司、銀行都是有嚴格的監管規定的,必須要依據規定堅決打擊,堅決禁止。對融資融券必須要嚴格規範,不能擴大杠桿比例,最多就只能是1:1,在一定情況下融資融券這類業務可以停掉。以前我們沒有這個業務,融資融券業務現在也做得非常瘋狂,實際上加大資本市場劇烈波動的風險,慘痛的教訓應該吸取。

    從投資者角度來説,有很多股民好了傷疤忘了痛,現在傷疤還沒好呢,痛已經忘了,又準備去賭博。應該有什麼樣的投資心理?非常簡單,就是不要貪婪,不要夢想什麼一夜暴富。投資任何市場,無論是投資房地産投資股票,要追求一個理性的回報。追求理性的回報什麼意思?我們通常講説理性回報,也就是你能跑贏通脹,你能比同期銀行的存款利率稍微高一點點就可以。今天的大多數股民希望我今天投資100萬,明天最好變成200萬。天上真能夠掉餡餅下來嗎?不可能的。所謂投資者教育,我認為必須要從法制上加以健全。(記者 張慧娟)

責任編輯: 林巧婷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