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干預是為了糾正股市缺陷 A股維穩取得初步成效,滬深兩市明顯反彈。日前,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就此次股市維穩採訪了復旦大學證券研究所副所長王堯基。 中國經濟時報:如何看待此次股市維穩的效果? 王堯基:近日,面對罕見的股市連續暴跌,政府在非常時期採取了非常的一攬子“組合拳”措施進行干預,初步打破了股市的跟跌負面循環,使市場出現反彈,投資者信心開始恢復,股市維穩已初見成效。 應該説,此次股市維穩很有必要,意義重大。市場不是萬能的,在市場失靈的時候就需要政府干預。如出現類似這次罕見的連續暴跌局面,政府就應採取果斷干預措施,對市場運行的缺陷和局限性進行糾正和補充,不能任其蔓延進而誘發更大的系統性風險。當然,近現代世界經濟發展史也表明,市場機制和政府干預之間必須建立恰當的平衡,才有利於一國經濟的健康發展,既不能一味地強調“市場至上”,也不能回到政府“包辦一切”。 中國經濟時報:這次大跌後A股應該吸取怎樣的教訓? 王堯基:此次罕見暴跌至少暴露了國內投資者的價值投資理念和風險意識嚴重缺乏、市場監管方面存在明顯漏洞。 就投資者而言,由於目前A股上市公司分紅派息率仍然偏低,助長了投資者通過炒差價賺錢的理念,長期低迷後的連續大漲使其更加急功近利、淡漠,甚至忘卻了風險的存在,在交易中過度使用杠桿交易特別是使用高倍場外配資。許多投資者在收穫單邊牛市的超額收益之後,又在連續暴跌中損失慘重。因此,要使股票投資成為財産性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投資者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的投資價值判斷能力和風險控制能力,理性、成熟地進行投資交易。 就監管方面而言,在市場處於低位時,沒有及時對高杠桿融資特別是場外配資採取規範措施,而在市場高位進行清查,就容易誘發市場大跌。同時,股指期貨的規則設計有漏洞,如容許“裸賣空”、賣空手續費偏低等,有利於做空。因此,監管部門應借鑒國際成熟市場做法,儘快堵上漏洞,進而使監管能真正“防患于未然”。 中國經濟時報:下一階段股票市場建設應該側重哪些方面? 王堯基:今後一個時期,國內股市應結合《證券法》的修改等,儘快補齊市場環境“短板”:一是監管部門應動員社會力量大力開展對投資者以及擬上市公司和仲介機構職責的歸位教育,儘快提高市場參與方的風險意識和責任意識。二是儘快健全對造假行為的嚴格問責法規,建立對造假行為的終身追究制度,讓嚴重危害投資者利益的人傾家蕩産並承擔刑事責任。三是進一步健全並實施嚴格的退市制度,讓那些業績太差或有欺詐問題的公司批量退出市場,而且要賠償因其退市給投資者造成的損失。四是建立集體訴訟以及民間舉報獎勵制度,儘快培育中國式的“渾水公司”,使上市公司的行為受到無處不在的監督。五是注重培育機構投資者和專門進行“掠食”式兼併收購的私人股權基金,促使上市公司努力搞好企業經營。六是通過“揚清激濁”積極營造上市公司重回報的輿論氛圍。 中國經濟時報:對資本市場的發展前景如何看? 王堯基:雖然經歷了此次連續暴跌的“洗禮”,但在我國,無論是投資者還是籌資者都期待資本市場的長期發展。我國居民家庭投入股市的資金目前不到家庭財産的15%,房地産價格的整體上升空間已不大,在無風險利率持續下降的情況下,可供選擇的投資渠道很少,因而股市還是廣大居民家庭的重要投資方向。當然,前提是投資者能在真正“公開、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中獲取股票交易價差和合理分紅。同時,改善企業融資結構離不開股市助力,“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還需要允許大量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上市。 雖然此次連續暴跌帶來的損失很大,教訓非常深刻,市場信心的恢復需要時間,不過,這不會影響我國資本市場的長期發展前景。“前事不忘,後事之師”。若市場各方能認真反思此次連續暴跌帶來的教訓,還能變壞事為好事,使我國資本市場的市場化、法制化、國際化改革的步伐更加穩健,促進我國資本市場的長遠健康發展。(記者 張煒)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