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步核算,上半年國內生産總值29686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7.0%。”國家統計局15日公佈了備受關注的上半年經濟數據。透過數據可以看出,國民經濟運行處在合理區間,主要指標逐步回暖,呈現緩中趨穩、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 李克強總理此前在經濟形勢專家和企業負責人座談會上表示:今年上半年,我國經濟出現回穩勢頭,積極因素增多,而且大中城市調查失業率始終保持在5%左右,居民收入與GDP同步增加,環境也在改善。 的確,中央一系列穩增長、促改革政策措施的效應陸續顯現,多項經濟數據好于預期。 經濟運行態勢總體平穩多項數據好于預期 從消費層面來看,社會消費零售總額5月份實際增長10.2%,6月份實際增長10.6%,分別比上個月提高0.3和0.4個百分點,連續兩個月回升。再看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上半年同比漲幅為1.3%,物價總水平漲勢溫和,並無通脹壓力。 就業情況如何?儘管此前部分市場觀點擔憂局部區域宏觀經濟的持續下滑,尤其是企業利潤的下滑會加大就業壓力,但現實情況要好很多。最新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城鎮新增就業718萬人,已經完成全年目標的71.8%,調查失業率也在5.1%附近,就業形勢總體穩定。 同時,上半年的進出口外貿形勢也有所改善。6月,出口增速止跌回正,外需好轉,推進對外貿易自由化水平和自貿區試點建設推廣等出口增長政策措施初步顯效,部分産能過剩行業産品外銷趨勢明顯。從貿易順差的情況看,服務貿易和貨物貿易的凈順差在GDP的佔比仍在安全線以內,雖然6月份進口同比仍降6.7%,但較預期跌幅收窄。 此外,農業生産形勢較好、工業生産基本平穩、居民收入穩定增長等良好態勢也為我國宏觀經濟的穩定運行增添了砝碼。 對此,國家統計局新聞新聞發言人盛來運認為,中國經濟在一系列的政策的引領下,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繼續推進,所以中國經濟出現了緩中趨穩、穩中向好的趨勢。 上半年國家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穩增長” 好的態勢來之不易,得益於國家宏觀調控的精準發力。 今年以來,我國實施了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出臺了擴投資、促消費、穩外貿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確保了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在財政金融領域,三項“穩增長”政策持續發力。存量債務置換、放寬企業債融資限制等政策的推出,有效控制了地方政府債務成本、降低了企業債務風險;盤活財政存量資金,將“沉睡”的資金投入到國民經濟急需的領域,極大提高了財政政策效率,前5個月全國財政支出完成預算34.1%,其中中央財政支出完成預算的39.4%,快於前幾年;同時,降息、降準等措施的適時推出有效增加了市場流動性,今年以來的三次降準共釋放2.6萬億的可貸資金,三次降息共降低了貸款基準利率0.75個百分點。 在投資消費領域,去年國家發改委重點推出七類重大工程包建設和六大消費工程,而今年在此基礎上積極籌劃新興産業、增強製造業核心競爭力、現代物流、城市軌道交通等4類新的工程包。截至5月底,最早推出的七類工程包已開工了254個項目;重點投資六大領域,截至4月底實現投資4460億元,帶動相關消費4700億元。同時,國際産能和裝備製造合作也在積極推進,鋼鐵、鐵路、工程基建、航空航天、船舶和海洋工程等行業的國際合作力度日益加大;支持住房、新額能源汽車、信息消費等政策的推出,也有效促進了相關商品和服務消費。 在外資外貿領域,修訂外商投資産業指導目錄、實施境外投資備案制提高了大眾投資便利化問題,推動了一般製造業和服務業向外資開放,據統計,限制類條款從79條減少到38條,合資合作條目從43條減少到15條;同時,增設自貿區、鼓勵跨境電子商務等政策加快了新一輪對外開放步伐,在此基礎上,調整出口關稅,完善出口退稅負擔機制等政策的推行,對穩定出口發揮了積極的作用。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上海、廣東、天津、福建四大自貿區交易額已接近去年全年總額。 盛來運表示,目前我國經濟正處在一個調結構、轉方式的關鍵階段,結構調整的陣痛在繼續釋放,增速換擋的壓力有所加大,而且新舊動力的轉換也在進行之中,新動力還難以對衝傳統動力下降的影響,以至於國內經濟下行的壓力還是比較大,仍需要繼續加大政策的支持力度。 經濟穩中向好利於“十二五”完美收官 “經濟增長預期7%左右,考慮了需要和可能,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相銜接,與經濟總量擴大和結構升級的要求相適應,符合發展規律,符合客觀實際。”李克強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對於GDP增長7%左右的目標作出了上述“解讀”。 國家發改委規劃司司長徐林此前也指出,如果2015年經濟能夠實現7%的增長,要想在2020年實現經濟增長翻番的目標,則“十三五”時期的經濟增長,6.5%是底線。 事實證明,在我國經濟緩中趨穩、穩中有好的態勢下,有更多的積極因素支撐著未來的經濟發展。 首先,政府的政策工具箱裏“彈藥”充足。在繼續保持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的方針指導下,財政工具和貨幣工具已經待機而動;房地産方面,前期陸續出臺的放鬆限購、降低房貸利率、放鬆公積金貸款規則等政策也已顯現出積極信號;“一帶一路”、京津冀、長江經濟帶等區域協同戰略更將成為靈活機動的政策工具,在充分發揮核心區域輻射作用的基礎上,有效提升以交通、環保和“互聯網+”為核心的基建投資。 其次,受諸多改革措施激發,市場活力將持續釋放。簡政放權的有效推進、價格改革的不斷提速以及金融領域改革的日益邁向縱深,都將不斷激發市場活力,為國民經濟提供新動能。數據顯示,上半年非公經濟的工業增加值增長速度是8.1%,比規模以上工業平均增速高了1.8個百分點;民間投資上半年增長11.4%,佔全部投資比重為65.1%。可以説,在一系列簡政放權的措施的推動下,民營經濟的活力有所增強,改革紅利在繼續釋放。 同時,“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引擎及時啟動,“擴大公共産品和服務供給”引擎持續發力,也將在十三五期間持續為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5月份,新登記的註冊市場主體增長了15.4%,“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良好局面正在加快形成。 下一步,怎樣才能繼續保證國民經濟的有效平穩運行? 李克強總理給出了方向:我國經濟潛在增長率能夠支撐中高速增長,關鍵要遵循發展規律,堅定發展信心,掌握髮展主動權,用更大的努力和耐力來推動。 “中國有9億勞動力,通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盡一切可能把他們的智慧充分調動起來,形成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引擎。”中國經濟的未來大有可期。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