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發佈上半年經濟數據,GDP增速為7%。數據好于預期,漂亮的宏觀經濟數據固然振奮人心,但國人更需要的則是中國經濟內涵式的可持續健康發展。而2015年上半年的重磅經濟數據,恰恰給了我們這方面的驚喜。在某種程度上,中國經濟正在進入內涵式發展的新常態。 首先,中國經濟正在進入從國富到民富的內涵式發展新常態。在GDP增速7%的情況下,稅收收入的增速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對比最具有説服力,上半年稅收收入增速為3.5%,創近五年新低;而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名義增長9.0%,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6%。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不僅跑贏GDP,而且是稅收收入增速的2倍多,這正是國人多年呼籲和渴望的,正是藏富於民的結果。 其次,中國經濟正在進入從規模到效益的內涵式發展新常態。同樣是數據的對比,一組表面上令人憂慮,固定資産投資同比增長11.4%,逾14年新低,房地産開發投資同比增長只有4.6%,進6年來新低,PPI更是下降4.6%,社會融資規模同比少增了1.46萬億;另一個數據卻是工業增加值卻增長了6.3%。看似矛盾的數據,實際説明企業的增長方式在變,不再過度依賴簡單的規模增長,不再依賴融資規模的擴張和負債率的飆升,而是量力而行,從要規模向要效益轉變,從要數據向要利潤轉變。這種轉變,不僅對工業經濟的本身,是重大利好,更有效降低了我國金融體系的系統風險。 第三,中國經濟正在進入從傳統動力到新型動力的內涵式發展新常態。同樣是矛盾的數據對比,上半年的GDP增速只有7%,但新增就業718萬人,已完成全年目標的71.8%;儘管社會消費品零售增速10.4%,為近15年來新低,但上半年網上銷售同比卻增長了39.1%,背後是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同比增長91.7%;儘管工業增長有限,但上半年第三産業增長8.4%,佔了GDP的49.5%,已經排到了第一位,即使是工業産業本身,新能源汽車、計算機、工業機器人等高科技、中高端製造業及民生産業卻快速增長。矛盾的數據,正好説明我國經濟結構調整的成效已經顯現,“互聯網+”等新戰略正在發揮作用。 數據連著信心,一系列看似矛盾的數據,説明我國經濟正處於向內涵式科學發展的轉變之中,向好的趨勢顯露無疑。實際上,我們看GDP的增速,其實並不是越高越好,人為短期推高GDP增速的辦法,我們並不陌生,比如近乎瘋狂的投資、幾乎要失去節制的放鬆信貸、以扶持産業為名的人為刺激等,但這樣做只是飲鴆止渴。現在這種內涵式發展,儘管數據上沒有以前好看,但卻實打實地推動了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保持了中國經濟的韌性。 經濟數據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正是矛盾的數據,切中了我們的內心,讓我們信心更加滿懷,至少,作為普通老百姓,希望的是可支配收入的真正增長,而不僅僅是GDP增速的好看;希望的是像現在一樣,CPI在低區間穩定,而不是名義上的增收都被通貨膨脹吞噬;希望的是青山碧水、美麗中國,而不是以往那樣破壞山河、污染環境……而這些,2015年上半年的宏觀經濟數據,正告訴了我們答案,給了我們信心。(郭文婧)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