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 走安全高效綠色發展之路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7-22 22:52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 走安全高效綠色發展之路
——國務院常務會議解讀

    新華社北京7月22日電(記者 于文靜、王宇)22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走安全高效綠色發展之路。業內專家表示,儘管近年來我國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持續向好,但農業發展的資源條件和環境壓力約束越來越緊,農業亟須在轉變發展方式上尋求新突破。只有切實轉變發展方式,才能確保國家糧食、生態和農産品質量安全。

    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要堅持以增強糧食生産能力為首要前提、以提高質量效益為主攻方向、以可持續發展為重要內容、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尊重農民主體地位為基本遵循,完善補貼、價格等機制,大力轉變農業經營、生産和資源利用方式。

    專家們表示,在資源利用方式方面,依靠“大藥、大水、大肥”的傳統農業種植方式,不但容易造成土壤板結、地力下降和環境污染,而且可能帶來農藥殘留等問題,拼資源、拼投入品、拼生態環境的傳統發展方式難以為繼。

    “縱觀發達國家的農業發展趨勢,都是從最初的追求産量為目標,轉向生産發展與生態保護並重,今天我國農業生産也正向這一方向邁進,由單純追求高産,向高産高效、資源節約、生態環保轉變,向節水節肥節藥節地轉變。”中國農科院農經所研究員秦富説。

    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要通過改造中低産田、增加有效灌溉面積等,提高糧食安全保障水平。對接市場需求優化農業結構,鼓勵發展種養結合循環農業,推廣主要農作物輪作和間作套作,實施馬鈴薯等主食加工提升行動,積極發展草食畜牧業。

    今年以來,我國農業結構調整與佈局優化同步推進。在三北地區開展了糧改飼試點,在東北30個縣開展了糧豆輪作試點,糧經、種養結構不斷優化。

    “在內蒙古等地開展的糧改飼做法取得了積極效果,農民開始種植苜蓿草、飼用玉米等,發展草食畜牧業,發展種養結合的循環農業。今後應在配套政策方面加大力度,並通過補貼、價格、金融、項目、科技等政策‘組合拳’,提高地方政府和農民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積極性。”中國社科院農村所研究員李國祥説。

    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大力發展節水農業,全面推行標準化生産,加強畜禽糞污、秸稈、農膜等資源化利用和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力爭到2020年實現化肥和農藥使用量零增長,提高農産品質量,為餐桌上的安全提供源頭保障。

    近年來,我國農業面源污染防控工作持續發力。全面普及測土配方施肥技術,開展農作物病蟲專業化統防統治與綠色防控融合推進試點建設,在2015年初啟動實施了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

    同時,啟動實施畜禽養殖廢棄物綜合利用試點項目,因地制宜發展農村沼氣工程。啟動京津冀地區鎮域級秸稈全量化利用示範區建設。在西北、華北地區安排地膜覆蓋等旱作農業技術補助資金,啟動實施可降解地膜對比試驗。實施旱作節水農業示範基地和農田節水技術示範項目。

    下一步,我國將圍繞《全國農業可持續發展規劃(2015-2030年)》,進一步加大農業面源污染防控、農産品産地環境治理、農業資源保護工作力度,切實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

責任編輯: 穆淼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