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任性”檢查 實行“陽光”執法 新華社北京7月22日電(記者 高敬)22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創新事中事後監管,大力推廣隨機抽查機制,克服“任性”檢查,實行“陽光”、文明執法。 專家表示,隨著企業登記註冊的門檻進一步降低,創新創業的大門已經敞開,企業年檢改年報等,要求市場監管部門創新事中事後監管,這有助於促使市場主體自覺守法,營造公平競爭環境,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會議提出,要堅持依法監管,法律法規規章沒有規定的,一律不得擅自開展檢查。各市場監管部門要公佈抽查事項目錄,逐項明確抽查依據、主體、內容等。重點抽查風險較高、投訴舉報多、列入經營異常名錄或有嚴重違法記錄的市場主體。 中央黨校教授周天勇指出,市場監管也要依法進行。當前,創新創業大潮涌動,互聯網技術發展,在市場上催生了很多以前沒有的經營業態。這些創新型的企業,可能不適用以前的標準,如果檢查太過隨意,可能會扼殺新生事物。同時,現實中確實存在一些監管部門為了部門利益等目的,擅自開展檢查,“找理由罰款”等問題,都需要依法開展監管。 他表示,公佈抽查事項目錄,就意味著要對政府權力進行“正面清單”管理。工商、質量監督、安全生産等各個監管部門都應該公佈檢查的事項目錄,不能超出規定範圍去執法。同時,要將檢查依據,即為什麼進行這項檢查告知公眾。而重點抽查的市場主體,就是要解決“檢查誰”的問題,要著力避免有的企業污染嚴重、食品安全問題突出卻缺乏有效監管,而有的企業合法經營,但執法人員為了吃拿卡要,顯示權威,卻經常檢查的現象。 會議提出,要建立隨機抽取被檢查對象、隨機選派檢查人員的“雙隨機”機制,嚴格限制監管部門自由裁量權。 “這兩個隨機非常重要。”周天勇説,如果不實行隨機檢查,監管部門的工作人員長期盯住一個領域、一個單位,可能會與不合格企業形成“貓鼠共謀”的關係,形成如對非法排污企業罰款金額裁量自由度過高等問題。“雙隨機”機制的建立,對限制監管部門的自由裁量權會起到一定作用。 會議同時提出,要及時向社會公佈抽查及處理結果,與社會信用體系相銜接,建立誠信檔案、失信聯合懲戒和黑名單制度。使廣大市場主體不為“隨意執法”所擾,不越雷池合法經營。 對此,專家表示當前我國的聯合懲戒機制已經取得一些進展,但要儘快把各部門掌握的黑名單統一起來,建立“全國一張網”,做到將市場主體的各種失信行為匯總,統一公佈,讓失信者在乘飛機、出國、貸款、簽訂合同等具體方面受到限制,從而切實起到信用監管的作用。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