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多重醫療保障 遏制群眾“因病致貧、因病返貧”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7-23 14:19 來源: 央廣網
【字體: 打印本頁

    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道,“有什麼也別有病,沒什麼也別沒錢”,此話道出了人們對疾病的擔憂。雖然我國社會基本醫療保險體系已經基本建成,實現了對全國居民的總覆蓋,但大病保障依然是我國醫療保障系統的短板。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22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全面實施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守護困難群眾生命健康。

    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從城鎮居民基本醫保和新農合基金中劃出一定比例或額度作為大病保險資金,2015年底前使大病保險覆蓋所有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參保人,對參保大病患者需個人負擔的醫療費用給予保障,今年支付比例達到50%以上,今後還要逐步提高,有效減輕大病患者就醫負擔。到2017年,建立比較完善的大病保險制度。

    享受大病保險的群體是哪些呢?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上海市衛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胡善聯對此做了介紹:

    胡善聯:有工作的,或者是事業單位、生産單位、企業單位,這是屬於城鎮職工這類基本保險,現在講的是居民的大病保險,這是指城市裏面以及鄉村裏的一些居民,有工作的有正式職業的不屬於這個範圍。

    會議同時提出,要按照收支平衡、保本微利的要求,原則上由政府招標選定商業保險機構承辦大病保險,保費實行單獨核算,確保資金安全和償付能力。商業保險機構承辦大病保險,具體如何操作?對外經貿大學保險學院教授王國軍這樣解釋:

    王國軍:當地政府要做城鄉居民大病保險時就開始公開招標,隨後各家商業保險公司就來應標,然後設計投標文件,由專家打分,最後確定哪家保險公司中標,或者一家或者多家,公司在中標之後就可以和政府簽訂合同,為當地居民提供大病保險。

    第三方面重點內容是,與醫療救助等緊密銜接,對經大病保險支付後自付費用仍有困難的患者,由醫療救助、慈善救助等給予幫助,共同發揮托底保障功能,有效防止發生家庭災難性醫療支出,防範衝擊社會道德底線的事情出現,顯著提升城鄉居民醫療保障公平性。所謂“共同發揮托底保障功能”,將會如何落實?中央財經大學保險學院院長郝演蘇認為,最有可能的是設立基金,對於特殊情況給予特殊的財務安排。

    郝演蘇:這裡面主要是救助機構、慈善機構,包括未來可能要建立相關的基金,對一些特殊情況進行特別的財務上的安排,以保證相應的醫療需求者,得到更好的滿足和幫助。

    全面實施城鄉居民大病保險還有哪些難題待解?如何更有效防止發生家庭災難性醫療支出?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對此進行了分析與解讀。

    經濟之聲:大病保險有利於減輕群眾大病醫療費用負擔,是緩解百姓醫療壓力、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舉措,這一點已經是全社會的共識。自從開展大病保險試點以來,相關部門及學術界沒有不同意見,然而,落實到具體政策還是有不少分歧,特別是大病保險政策能否實現“解決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的目標定位,以及委託商業保險公司經辦能否提高效率,爭議還是較大。據您了解,開展試點以來,有哪些普遍可以採用的經驗?

    鄭秉文:大病保險從2012年開始實施,國家在2012年發佈了2605號文件,然後在2014年發佈了一號文件,決定在全國進行試點。昨天,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全面實施城鄉居民大病保險,經過這兩年多的試驗,大病醫療保險日趨成熟。我個人認為目前仍存在幾個問題:第一,它是從基本醫療保險的結余中拿出幾個百分點或者一定的額度來進行融資,這個方式雖然可以解決目前醫療保險基金增長過快的問題,但是對於一些結余較少甚至沒有結余的地區來説,這個融資方式顯然存在問題。第二,2012年的2605號文件和2014年的1號文件實際上都提出,一定要將商業保險機構加入進來,也就是説要採取PPP的方式,這種方式有很多好處,例如效率較高,並且精算也更為精確。另外,現場報銷的方式同樣也提高了效率,但是它在實踐的過程中也存在問題。據我所知,有些地區的政府部門還是難以轉變觀念,政府還是一個強勢部門,有些商業機構對於其提出的一些問題和看法是難以接受的。

    經濟之聲:在您提到的融資手段方面,哪些地區醫療保險的結余較少?

    鄭秉文:經濟比較落後的,欠發達的地區,一般結余是比較少的。

    經濟之聲:這是由於它們覆蓋人群繳費的力度不夠,還是因為它們的基本醫療保險的支出比例比較高?

    鄭秉文:基本醫療保險的支出比例過高,並且人口流出的比例較高,人口流動的比例一旦很高,繳費的人數就相應的減少了。其中一種解決辦法就是提高統籌城市,讓大數法則發揮更多的作用,這樣可以解決某些地區結余較少甚至沒有結余的問題。

    經濟之聲:地方政府和商業保險機構在進行融合的過程中會産生什麼樣的問題呢?

    鄭秉文:主要還是認識問題。商業保險機構不可能沒有微利,微利究竟該如何界定?微利和盈利之間的界線又是什麼?這其實很難量化,即使可以量化,也需要一個過程。(記者 易建濤)

責任編輯: 林巧婷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