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力推現代農業發展 轉變發展方式延伸農業價值鏈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7-23 16:54 來源: 每經網
【字體: 打印本頁

昨日(7月22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走安全高效綠色發展之路。

會議提出,要通過改造中低産田、增加有效灌溉面積等,提高糧食安全保障水平,推進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延伸價值鏈,強化農業科技支撐。要大力發展節水農業,加強畜禽糞污、秸稈、農膜等資源化利用和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力爭到2020年實現化肥和農藥使用量零增長,提高農産品質量,為餐桌上的安全提供源頭保障。《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農業部了解到,我國將採取一系列措施大力發展現代生態循環農業,在把內源污染解決在農業生産單元內部、形成農業資源環境保護多元化參與機制等議題方面有所突破。

農業資源環境問題突出

當前,我國農業面臨突出的資源環境問題。一方面,地少水缺,耕地質量下降,資源約束日益趨緊;另一方面,農業生産方式粗放,投入品消耗過多,資源利用率不高,環境污染問題嚴峻。

數據顯示,每年全國新增建設用地佔用掉約480萬畝的耕地,被佔用耕地的土壤耕作層資源浪費嚴重,而通過佔補平衡補充來的耕地質量普遍不高。耕地質量下降、黑土層變薄、土壤酸化、耕作層變淺等問題均已冒頭。全國水土流失面積達295萬平方公里,年均土壤侵蝕量達到45億噸。

與發達國家平均水平相比,我國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低了0.2,華北地下水超採嚴重。

農業資源過度開發、農業投入品過量使用以及地下水超採以及農業內外源污染,這些資源問題阻礙現代農業發展。除了水、土資源面臨嚴重約束外,工業污染亦影響現代農業發展。

據日前公佈的《全國農業可持續發展規劃(2015~2030年)》,工業“三廢”和城市生活等外源污染向農業農村擴散,鎘、汞、砷等重金屬不斷向農産品産地環境滲透,全國土壤主要污染物點位超標率為16.1%。

“長期以來,為了增加農産品産量,農業資源存在過度開發利用的問題,生態存在嚴重透支的問題,有些地方地沒法種,水也不能澆,資源環境舊的欠債沒有還,新的欠債還在繼續發生。”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韓俊此前表示,為了克服資源“紅燈”亮起來,必須加快構建農業可持續發展體系,這對中國農業來講是一個必須脫胎換骨的革命性改造,把農業發展轉向可持續發展的軌道。

延伸農業價值鏈

按照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的要求,作為第一産業的農業,“接二連三”已成為産業發展的重要一步。

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要推進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加強耕地保護,引導農戶依法有序流轉承包地,鼓勵發展規模種養業、農産品加工業和農村服務業,推進生産、加工、物流、營銷等一體化發展,延伸價值鏈。

今年4月,農業部部長韓長賦在上海調研時表示,要促進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扶持發展農産品儲藏、保鮮、加工,支持發展直銷、配送、電子商務等農産品流通業態,推動農業由産品生産向産業鏈、價值鏈生産轉變,讓農民和企業在一個鏈條上分享利益。

國家發改委産業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姜長雲認為,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以農村一二三産業之間的融合滲透和交叉重組為路徑,以産業鏈延伸、産業範圍拓展和産業功能轉型為表徵,以産業發展和發展方式轉變為結果,通過形成新技術、新業態、新商業模式,帶動資源、要素、技術、市場需求在農村的整合集成和優化重組,甚至農村産業空間佈局的調整。

“如同其他産業一樣,農業也需要打造‘微笑曲線’的兩端,做深産業鏈,延伸價值鏈。”農業部經管司司長張紅宇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這就需要轉變農業經營、生産和資源利用方式,但轉變農業發展方式要始終把糧食安全放在第一位、尊重農民主體地位,推動適度的農業規模經營,是在農民自願的基礎上,以入股、託管、合作經營等多種方式來進行政策執行。”(每經記者 張雯)

責任編輯: 雷麗娜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