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實招,重大政策落地生根 全面深化改革關鍵之年,黨中央、國務院的重大決策部署落實得如何?成效怎樣?針對這些問題,5月下旬至6月中旬,國務院部署開展了第二次大督查。從督查情況看,各地區、各部門圍繞“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出新招,出實招,出硬招,政策效應積極顯現。 國務院辦公廳日前發出通報,對督查發現的天津推動重大項目開工建設等20項地方工作典型經驗做法和國家發改委加強宏觀政策統籌協調等16項部門典型工作經驗做法給予表揚。通報要求各地區各部門學習借鑒這些好經驗、好做法,進一步推進重大政策措施落地生根,確保全年經濟社會發展各項主要目標任務順利完成。 上下合力,加速實施重大穩增長工程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如何升級換擋、爬坡過坎,是一場新的考試。 督查發現,應對經濟下行壓力,各地區各部門把穩增長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促投資、補短板,加快實施重大穩增長工程。 增加有效投資,中央投資率先發力。國家發改委探索創新,打好投資“組合拳”,破解“投什麼、誰來投、怎麼投”的“連環套”,加快推進一批重大工程建設,讓政策措施更精準有效。 強基礎設施。水利部、國家發改委等部門加快重大水利工程建設,按月調度會商,專項督查、掛牌督辦,172項重大水利工程已開工建設60項。交通運輸部統籌推進交通運輸大通道建設,今年預計實現交通投資2.6萬億元。 加速重大項目落地。國土資源部對符合條件的用地項目,審查時間由30個工作日縮短至20個工作日。截至今年5月中旬,已完成全部上報的鐵路、水利重大項目用地預審。 各地千方百計促投資、穩增長。天津出臺33條穩增長措施,開通“綠色通道”,今年確定的83個重點項目已開工65個。貴州政策給力,今年前5個月,固定資産投資同比增長23%,位居全國第一。甘肅加大鐵路建設力度,2014年國家下達的國家鐵路幹線投資規模居全國第一,實際超額完成投資計劃,在建里程和配套資金到位率居全國前列。廣西推進重點基礎設施建設,今年前4月完成投資同比增長25.6%。 創新投融資機制,政府不唱“獨角戲”。江西設立全國第一隻省級鐵路産業投資基金,基金規模達150億元。福建出臺PPP試點政策,發佈鼓勵社會投資項目122個,總投資2247億元。湖南圍繞水利、交通、能源、信息“四張網”加大投資力度,向社會發佈257個重大項目。河北固安縣探索PPP模式,將基礎設施項目、公益性設施建設項目以及産業招商等服務項目整體外包給社會資本,引進投資638億元。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審計署加大政策落實情況跟蹤審計力度,2014年8月以來,累計發現問題2201個,促進新開工項目598個。吉林對重大項目進展全覆蓋巡檢,邊檢查、邊評議、邊部署、邊落實、邊現場解決問題。青海建立政策落實每月分析調度制度,加強督查督辦。雲南省政府領導每月帶隊深入基層開展專項督查。 一系列穩增長政策措施取得實效:上半年國內生産總值同比增長7%,主要經濟指標逐步回暖。 迎難而上,重大改革政策加快落地 經濟增長動力從哪來?從改革中來。去年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出臺的重大改革政策數量之多、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從督查情況看,各地各部門加快政策落地,一項項改革向更深層次推進。 簡政放權,“先手棋”再加力。“再砍掉一批審批事項。”國務院審改辦會同有關部門,推進取消和下放586項行政審批事項,提前完成本屆政府削減1/3行政審批事項目標。 “讓群眾少跑腿。”工商總局、質檢總局、稅務總局大力推進商事制度改革,全面落實“先證後照”改革,加快建設企業信用信息公示“全國一張網”。廣東全面推開商事制度改革,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實有各類市場主體比去年初增長23.96%。 財稅金融改革更給力。財政部、稅務總局落實減免稅政策,今年一季度,216萬戶小微企業享受所得稅優惠政策,減稅額51億元,受惠面在90%以上;2700萬戶小微企業免徵增值稅、營業稅189億元。河南設立小微企業信貸風險補償資金,全省小微企業貸款餘額同比增速居全國前列。 通關便利化改革提速。海關總署推進區域通關一體化、“雙隨機”、國際貿易“單一窗口”、通關無紙化等改革,進出口貨物通關效率分別提高75%和86%,企業減少30%重復申報項目,申報時間和費用節省一半。質檢總局推進區域檢驗檢疫通關和業務一體化模式,京津冀檢驗檢疫一體化實施一年來,累計為出口企業節約成本3500萬元。 為企業減負。煤炭大省山西,自2014年開始大幅取消煤炭企業各類收費,全部撤銷1487個各類煤焦公路檢查站點,為煤炭企業減負422億元。廣東省今年將為企業減稅降費673億元。 提高財政資金效率。湖北十堰市鄖陽區,探索財政資金統籌使用機制,2014年統籌的財政性專項資金佔到地方公共財政支出的20%。 改革紅利持續釋放。截至今年5月底,全國新登記註冊市場主體同比增長16.3%。民營經濟活力增強,上半年非公經濟工業增加值增速比規模以上工業高了1.8個百分點。 堅定信心,為結構調整添後勁 經濟結構決定發展後勁。新常態下,各地各部門堅定信心調結構,打出轉型升級組合拳。 創新驅動動力更足。科技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推進頂層設計,積極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研究制定“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若干意見”、“雙創”政策、推進“互聯網+”行動指導意見等政策文件,為全社會創業創新營造政策氛圍。政策真金白銀,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牽頭指導設立國家集成電路産業投資基金,支持行業發展。 培育新的增長點。安徽聚焦重點領域,推進戰略性新興産業集聚發展基地建設,構建現代産業發展體系,2014年全省戰略性新興産業産值同比增長22.5%,對規模以上工業貢獻率達到40.3%。上海加大結構調整力度,積極對接“互聯網+”行動和“中國製造2025”,大力扶持新技術、新産業、新模式、新業態“四新經濟”。 結構調整有進有退。讓資源環境約束硬起來,環保部、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穩步推進“大氣十條”,努力改善環境空氣質量,不斷優化産業結構,全面推進清潔生産。今年1—5月,京津冀區域13個城市空氣質量平均達標天數同比提高10.6%。 擴大消費需求。重慶推動電子商務、信息消費等重點項目建設,2014年實現電商交易額4500億元,同比增長53%。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深入人心,新産業、新業態、新産品快速成長。隨著轉型升級,經濟結構繼續優化,增長質量向好,國民經濟正由工業主導向服務業主導加快轉變。 民生為本,重大舉措儘快見效 增速雖放緩,民生不降溫。黨中央、國務院始終把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的利益問題擺在重中之重,惠及民生的好政策密集出臺。 就業是民生之本。人社部、教育部積極促進就業、創業,實施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就業促進計劃和新一輪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加強就業指導、推進自主創業。繼續組織實施“春風行動”“春潮行動”,促進農民工轉移就業,提升農民工職業技能。 從數據看,今年上半年城鎮新增就業718萬人,完成全年目標的71.8%。二季度城鎮登記失業率4.04%,就業形勢總體穩定。 保障性住房建設是重要民生工程。住建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國土資源部等部門加強協調配合,加快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今年1—5月,開工344萬套,基本建成264萬套。 內蒙古包頭市加大北梁棚戶區改造力度,全面完成棚戶區5.66萬戶拆遷改造任務,開工新建安置房3.1萬套,回購安置房1.2萬套。截至5月底,1.19萬套交付使用,其餘將於年底前交付使用。 四川省加快推進城鄉統籌,率先開展農民工住房保障行動,將農民工住房問題納入城鎮住房保障體系統籌解決。 促進教育公平,教育部推進招生計劃管理改革,今年新增高校招生計劃全部投向中西部地區和人口大省;深入實施國家、地方、高校三個專項計劃,進一步增加重點高校招收農村學生人數。 各地各部門共同努力,重大舉措儘快見效,民生繼續改善。今年上半年居民收入同比實際增長7.6%,快於GDP增速,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繼續縮小。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學習借鑒典型經驗做法,鉚足幹勁,主動作為,鞏固來之不易的好形勢、好態勢,中國經濟定能行穩致遠。(趙永平)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