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四個全面”引領經濟新常態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8-05 07:41 來源: 人民日報
【字體: 打印本頁

    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作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理論指導與實踐指南,自然也是新常態下經濟工作的根本指導。然而,在實際工作中還存在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和開展經濟工作兩層皮現象,一些幹部錯誤地認為,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是政治任務,與經濟工作關係不大。思想認識不到位,行動就會缺位。於是,就會按老思路開展新工作,用舊辦法解決新問題,效果自然就不理想。當前,國際國內經濟形勢十分複雜,我國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做好經濟工作,必須在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中適應和引領新常態。可以説,只有掌握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的真諦,才能抓住適應和引領新常態的要義。

    經濟新常態意味著發展更科學,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求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全面小康是一個涵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各領域的整體性目標。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要求各級政府摒棄“唯GDP”的傳統發展思路,深刻認識發展不僅是經濟增長,而且是全面協調、有質量有效益的可持續發展,推動經濟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優化、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進。當然,“去GDP”同樣不可取。我國仍然是發展中國家,城鄉差距、地區差距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較大。這一方面意味著我國經濟仍有巨大發展空間,另一方面也説明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還要啃硬骨頭,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著力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

    經濟新常態要求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經濟結構優化升級,通過全面深化改革為轉方式、調結構提供根本動力。全面深化改革不是修修補補的體制機制調整,而是自我革命式的全面革新。各方面體制機制弊端的破除,將打破利益固化籓籬,解除限制生産力發展的桎梏,激發經濟活力;經濟增長機制轉換和宏觀調控體系完善,將為新常態下的經濟發展提供不竭動力和根本保障。伴隨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加快完善現代市場體系,微觀活力將進一步釋放,新的增長引擎將被打造出來,我國經濟提質增效、轉型升級將具備更堅實的制度基礎、更充沛的動力源泉。

    經濟新常態要求加快形成統一透明、規範有序的市場環境,通過全面依法治國為經濟有序運行提供法治保障。全面依法治國為市場運行和經濟發展提供秩序保障和行為規範,是市場經濟有序運行的根本保障。只有在法治的引領和規範下,才能形成保護産權、維護契約、平等交換、公平競爭、有效監管的市場環境,使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既生機勃勃又井然有序。只有全面依法治國,才能確保市場主體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穩定市場主體預期,有效保護知識産權,營造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良好環境,推動經濟轉型升級。

    經濟新常態需要加強和改善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通過全面從嚴治黨有效促進黨員幹部按經濟規律辦事。黨的十八大以來,以中央八項規定為開端、以作風建設為突破口、以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抓手、以反腐倡廉為動力,全面從嚴治黨加快推進,政府職能加快轉變,簡政放權有序進行,黨員幹部隊伍更加純潔,黨員幹部履職盡責能力明顯提高,政府“缺位”“越位”現象明顯減少。這有利於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進一步激發經濟發展的動力和活力。(管清友)

責任編輯: 林巧婷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