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8月11日電(記者 于文靜、王宇)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意見》。這是否意味我國糧食安全實現方式上將有新調整?今後將如何解決農業面源污染問題?如何確保“舌尖上的安全”?記者11日就上述問題採訪了農業部部長韓長賦。 “緊箍咒”“地板”“天花板”倒逼農業轉方式 記者:國家為何要出臺意見,如何對轉變農業發展方式進行部署? 韓長賦:近年來,我國現代農業建設加快推進,農業發展取得巨大成就,但各種風險挑戰和結構性矛盾也在積累聚集,生態環境和資源條件兩個“緊箍咒”越來越緊,農業生産成本“地板”和農産品價格“天花板”雙重擠壓越來越重,人民群眾對農産品多樣化需求和質量安全的要求越來越高,農業保供給、保收入、保安全、保生態的壓力越來越大。面對新形勢,迫切需要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 意見要求,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要以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為核心,以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生産體系和産業體系為重點,著力轉變農業經營方式、生産方式、資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推動農業發展由數量增長為主轉到數量質量效益並重上來,由主要依靠物質要素投入轉到依靠科技創新和提高勞動者素質上來,由依賴資源消耗的粗放經營轉到可持續發展上來,走産出高效、産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現代農業發展道路。 由注重糧食産量向提升産能轉變 記者:意見在糧食安全實現方式上是否有新調整? 韓長賦: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絕不意味著放鬆糧食生産,絕不能削弱農業綜合生産能力。意見提出要堅持把增強糧食生産能力作為首要前提。確保飯碗任何時候都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夯實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基礎。同時,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思路上作出了相應調整,主要是推動糧食生産由注重年度産量向穩定提升糧食産能轉變,實現“産量穩定”“藏糧于地”“藏糧于技”,這也是為了長久地、更好地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産量穩定”就是要集中力量千方百計把最基本最重要的穀物、口糧保住,在此基礎上,統籌兼顧棉油糖、“菜籃子”等重要農産品生産;“藏糧于地”就是加快建設高標準農田,有計劃分片推進中低産田改造,優先在東北、黃淮海和長江中下游等水稻、小麥主産區,建成一批優質高效的糧食生産基地;“藏糧于技”就是走依靠科技進步、提高單産水平的內涵式發展道路。 農業規模經營要循序漸進 記者:土地規模經營如何適應轉變農業發展方式要求? 韓長賦:意見明確,在穩步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基礎上,各地要採取財政獎補等措施,扶持多種形式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發展,引導農戶依法採取轉包、出租、互換、轉讓、入股等方式流轉承包地。 要在鼓勵創新土地流轉形式、合理確定土地經營規模、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等三方面努力。土地經營規模不是越大越好,應當有一個適宜的範圍。據測算,現階段,對土地經營規模的務農收入相當於當地二、三産業務工收入的,土地經營規模相當於當地戶均承包土地面積10至15倍的,應當給予重點扶持。 發展多種形式的農業規模經營,要因地制宜、循序漸進,切實做到不搞大躍進、不搞強迫命令、不搞行政瞎指揮,防止“非糧化”,禁止“非農化”。 農業面源污染問題應客觀看待 記者:如何通過轉方式解決農業面源污染問題? 韓長賦:近年來,通過採取一些有效的防控措施,我國局部地區農業面源污染形勢呈好轉趨勢,但總體上問題仍然比較突出,在一些地方甚至有加劇態勢,必須採取果斷措施治理。 意見提出要打好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攻堅戰,努力實現“一控兩減三基本”。嚴格控制農業用水總量,大力發展節水農業;通過實施化肥、農藥零增長行動,把化肥、農藥的施用總量逐步減下來,力爭到2020年,化肥、農藥使用量實現零增長;實現畜禽糞便、農作物秸稈、農膜基本資源化利用。 農業面源污染“排放量”不等於實際“污染量”。以化肥為例,我國農田化肥中35%的氮在當季被作物吸收,剩餘大部分被後季作物、農田溝渠、緩衝帶、濕地或下級農田陸續消納利用,最終只有約7%進入水體,真正造成環境污染的量很有限。同時,農業面源污染很多是可逆的,大部分可以通過農藝措施來吸收消化,比如種蘆葦可以凈化富營養化水體。 從世界農業發展看,美國、歐盟、日本等發達國家也都經歷過農業面源污染嚴重的階段。在溫飽沒有解決的年代,是很難顧上考慮資源環境問題的。對於農業面源污染問題,既要高度重視,下大決心解決,但也要全面、歷史、辯證地看,不能脫離實情、過度渲染。 農産品質量安全“産”“管”並舉 記者:意見對提升農産品質量安全作出部署。農業部將採取哪些措施確保“舌尖上的安全”? 韓長賦:農業部將按照意見要求,堅持産管並舉: 加快標準制定,推進標準化生産,力爭5年內全國“菜籃子”主産縣生産基地基本實現按標生産;強化投入品管控,推進綠色化生産,探索建立高效低毒農藥補貼制度,推行高毒農藥定點經營和實名購買制度;落實生産者責任,推進規模化生産,率先在合作社、龍頭企業推行生産記錄臺賬制度;建立追溯體系,推進品牌化生産,以生豬等“菜籃子”産品為重點開展追溯試點,力爭5年內大部分合作社、龍頭企業實現可追溯。 同時,加強執法監管,實施專項整治,嚴打非法添加、制假售假、私屠濫宰等行為,推進綜合執法;創新監管模式,推進社會共治,開展國家農産品質量安全縣創建活動,強化屬地管理責任,建立農産品質量安全信用體系。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