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收監測事權·布設天羅地網·強化監管問責
——《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方案》亮點解讀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8-12 19:21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新華社北京8月12日電(記者 崔靜)全面設點、全國聯網、自動預警、依法追責……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的《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方案》,為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作出全新頂層設計。梳理方案提出的新舉措、新目標可以發現,上收監測事權,布設天羅地網,強化監管問責,將成為未來5年環境監測網絡建設的重要內容。

    監測事權上收 力求“國家監測”

    監測是環保的基礎,但現實中,各級政府、企業、社會的環境監測事權劃分不夠清晰,存在責任落實不到位、監測數據受行政干預的現象,對科學評價環境質量等造成了一定影響。

    為此,方案明確提出,各級環境保護部門主要承擔生態環境質量監測、重點污染源監督性監測、環境執法監測、環境應急與預報預警等職能。環保部適度上收生態環境質量監測事權,以準確掌握、客觀評價全國生態環境質量總體狀況。地方各級環境保護部門相應上收生態環境質量監測事權。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研究院院長郝吉明表示,環境監測事權的上收,有利於避免個別地方政府受考核評比等行政干擾對監測數據進行造假,保障環境監測數據的真實性和全局性,增強監測數據的科學性、權威性。

    記者了解到,今年上半年以來,環保部一直在積極推動監測事權上收工作,國家環境監測網絡運行機制改革已取得實質性進展。目前,環保部已經就國家環境質量、監測事權上收事宜與財政部達成一致,將分三步完成國家大氣、水、土壤環境質量監測事權的上收,真正實現“國家考核、國家監測”。

    環保部規劃財務司有關負責人介紹説,環保部已在資金保障方面作出安排,25億元中央集中排污費專項資金投入的重點之一就是保障監測事權上收工作。

    強化高新技術 布設天羅地網

    “到2020年,全國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基本實現環境質量、重點污染源、生態狀況監測全覆蓋,各級各類監測數據系統互聯共享……初步建成陸海統籌、天地一體、上下協同、信息共享的生態環境監測網絡,使生態環境監測能力與生態文明建設要求相適應。”新出臺的方案為我國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提出了明確目標。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方案明確提出,要“構建生態環境監測大數據平臺”、“建立天地一體化的生態遙感監測系統”、“建立生態環境監測數據集成共享機制”、“依法建立統一的生態環境監測信息發佈機制”等。

    郝吉明等專家表示,此前,生態環境質量監測要素不全或不規範、環境監測信息發佈渠道不統一、發佈口徑標準不一致等問題,導致政府的權威性和公信力受到影響。建設大數據平臺,統一生態環境監測信息發佈,有助於相關部門對生態環境質量、環境污染情況等有一個全面、準確的掌控,為深入推進生態環境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科技,是布設環保天羅地網的基礎。強化衛星遙感等高新技術、先進裝備與系統的應用,提高生態環境監測立體化、自動化、智慧化水平,也是方案提出的基本原則之一。

    在2015年春季沙塵、夏季全國秸稈焚燒、京津冀等重點城市群灰霾、顆粒物、污染氣體等監測工作中,衛星遙感技術都得到了廣泛運用。

    記者從環保部了解到,今年年底前,環保部將完善環境遙感監測佈局,發佈環境遙感“十三五”規劃,繼續推動“天地一體化”進程。同時,將加強無人機環境監測能力建設,不斷深化拓展環境遙感技術在污染防治、生態保護、環境監察執法等領域的監測應用,推進生態保護紅線遙感監管平臺建設。

    健全監管制度 嚴防監測造假

    人為干擾採樣裝置,隨意篡改監測數據;擅自修改自動監測設備設置,干擾自動監測設備的正常運行。一段時期以來,頻頻曝出的環境監測數據造假事件,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針對這種現象,方案提出,各級環境保護部門要加大監測質量核查巡查力度,嚴肅查處故意違反環境監測技術規範,篡改、偽造監測數據的行為。黨政領導幹部指使篡改、偽造監測數據的,按照《黨政領導幹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辦法(試行)》等有關規定嚴肅處理。

    同時,方案還明確,要完善生態環境質量監測與評估指標體系,為考核問責提供技術支撐;各級環境保護部門要依法履行對排污單位的環境監管職責,實現生態環境監測與執法同步。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高世楫表示,方案對監測機構、主管部門、地方政府、被監測企業等不同主體明確了相應的權責,並強化問責機制,這將有利於確保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使整個環境監管體系變得更加有效。

    記者了解到,按照方案的要求,環保部將出臺環境監測條例、國家環境質量監測網絡管理辦法、國家環境監測信息發佈管理規定等法規、制度,使各項改革的舉措固化為法律和制度規定,使改革工作有法可依,紮實推進。

責任編輯: 陳旭佳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