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晚間消息,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小微企業是就業的主渠道、發展的生力軍。繼續實施定向調控,進一步加大對小微企業的稅收扶持,讓積極財政政策更大發力,可以為創業創新減負,讓今天的“小微企”贏得發展的大未來。 一些小微企業將被增加至國務院稅收政策紅包的輻射面積內。 今天(8月19日)晚間消息,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小微企業是就業的主渠道、發展的生力軍。繼續實施定向調控,進一步加大對小微企業的稅收扶持,讓積極財政政策更大發力,可以為創業創新減負,讓今天的“小微企”贏得發展的大未來。 會議決定,在落實好已出臺稅收優惠政策的同時,一是從2015年10月1日起到2017年底,依法將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的小微企業範圍,由年應納稅所得額20萬元以內(含20萬元)擴大到30萬元以內(含30萬元)。 二是將月銷售額2萬元至3萬元的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和其他個人免徵增值稅、營業稅的優惠政策執行期限,由今年底延長至2017年底。 小微企業稅收紅包加碼 究竟有多少小微企業?國家工商總局全國小型微型企業發展報告課題組分析顯示,截至2013年年底,全國各類企業總數為1527.84萬戶。其中,小型微型企業1169.87萬戶,佔到企業總數的76.57%。將4436.29萬戶個體工商戶納入統計後,小型微型企業所佔比重達到94.15%。 國家稅務總局所得稅司副司長劉寶柱表示,小微企業在稅收上的概念和其他部門略有不同,主要通過三個標準來判斷:一是資産總額,工業企業不超過3000萬元,其他企業不超過1000萬元;二是從業人數,工業企業不超過100人,其他企業不超過80人;三是稅收指標,年度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30萬元。 財稅專家李文海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若單單從應納稅所得額稅來判斷,目前對小微企業的企業所得稅稅收優惠已經輻射至所有小微企業。 小微企業對於緩解就業壓力極為重要。國務院今年印發的《關於進一步做好新形勢下就業創業工作的意見》中指出,要“發揮小微企業就業主渠道作用”,同時也給予了“小微企業新招用畢業年度高校畢業生可享受一年社保補貼”等優惠措施。 國稅總局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共有239萬戶納稅人享受了小微企業所得稅優惠,減稅86.54億元;2700多萬戶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享受了暫免徵收增值稅、營業稅優惠政策,減稅399.77億元,兩項合計減稅486.31億元,有力扶持了小微企業發展。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分別在2月25日和4月8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指出,對小微企業實施“精準減稅”,本身就是積極的財政政策。 此外,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把落實小微企業稅收優惠政策作為“一號督查”事項,建立常態化的督查機制。上半年,稅務總局先後3次派出督查組對各省稅務機關巡迴督查,並設立訴求平臺,專門受理對小微企業優惠政策落實情況的投訴,全面查找和堅決糾正小微企業稅收政策落實不到位的問題。 對抗經濟下行壓力 上半年我國GDP同比僅增長7%,並且經濟下行壓力未見明顯減輕,而從PMI數據中也可以看出,小微企業經營狀況和經營環境整體不及大中型企業。 由匯付天下與西南財經大學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共同發佈的“匯付-西財中國小微企業指數”2015年第一季度報告的數據顯示:小微企業整體經營持續下行,全國有39.3%的小微企業營業額較去年四季度減少,全國盈利小微企業的比例跌至46.3%。 在去年4月的博鰲論壇上發佈的《小微企業金融發展報告2014》顯示,2013年間的小微企業凈利潤表現比較平淡。63.7%的受訪企業表示支出增加,小微企業凈利潤持平或下滑比例由上一年的57.7%上升到62.5%。 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教授馮俏彬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政府簡政放權的思路與經濟下行壓力,是推動“減稅”行動的重要因素。 她説,面對經濟下行壓力,更應減少政府對於市場的干預。通過擴大民間投資領域,激發社會活力,有助於增加公共産品和服務供給,與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形成經濟發展“雙引擎”。 李文海説,減稅就是讓市場的錢變多,政府的錢變少,企業將多出來的資金用於新增就業、推動技術創新等途徑,幫企業渡過難關,如果經濟復蘇,未來的稅源自然也無問題。 記者了解到,國務院督查組6月在全國多地的督查中,不少企業都反映,國務院減稅降費政策讓企業感受到了經濟下行壓力下的支持,為減輕企業負擔送去“及時雨”,也迎合了小微企業在國家鼓勵創新創業的“風口”上起舞。 而此次政策紅包的輻射面擴大也有現實必要性,馮俏彬到地方調研時發現,增值稅和所得稅減免所帶來的優惠,只能照顧到很小的範圍,“我們調查發現,受益的小微企業多是處於剛剛起步階段,只要生意稍有起色,月收入超過兩三萬元很容易,而一旦超過上限,就享受不到減稅政策所帶來的優惠。”(記者 胡健)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