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閱兵——一場溝通中國與世界的盛典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9-01 18:56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新華社北京9月1日電(記者 郝薇薇)9月3日,中國首次抗戰勝利日閱兵將在天安門城樓前舉行。這座標記新中國起點的古老建築,將與五大洲49國領導人或其代表、10位國際和地區組織負責人以及17國方隊或代表隊一道,見證共和國歷史上最具國際性的正義檢閱。外賓參與人數最多,首次外國軍隊參閱——這將是一場溝通中國與世界、傳遞和平之聲的盛典。

這場盛典,是中國人民抗戰記憶與世界反法西斯戰爭記憶的共鳴。

愈是深遠的歷史,愈能磨亮不能忘卻的記憶。在70週年這一重要時間節點上,我們緬懷“狼牙山五壯士”這樣的民族英雄,亦致敬柯棣華、魏特琳等國際義士;我們追憶豪邁的百團大戰與平型關大捷,亦不忘中國與同盟國攜手開拓的中印公路和“駝峰航線”;我們紀念中華民族在最黑暗、最絕望時刻的不屈不撓,亦銘記不同膚色的人們在正義、自由、人道旗幟下的同仇敵愾。

中國抗戰,既是全民族的團結奮鬥,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抗戰勝利日閱兵,既是對民族精神的激發,對民族復興夢想的激勵,也是中國在更廣闊的歷史空間尋求與世界更緊密聯絡的一次努力。

這場盛典,是中國和平信仰與世界和平大勢的共振。

抗戰紀念活動的標識之上,5隻和平鴿飛翔于長城之巔。這象徵著,中華民族熱愛和平,始終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二戰對西方而言是6年,而對中國來説,歐戰開端之時,中國全面抗戰已進行兩年有餘,東北三省淪陷已近8年。一寸山河一寸血,勝利來之不易,中國的和平信仰歷久彌堅。正是得益於戰後和平與發展的歷史大潮,中華民族實現了從百廢待興走向全面復興的偉大轉折。中國的發展與世界的進步,共同受益於和平陽光的溫暖、和平雨露的滋潤。

“在動蕩不定的當今世界,惟有歷史能使我們面對生活而不感到膽顫心驚。”當下,戰後和平秩序有被動搖的危險,一些冒險主義者欲把世界拖回過去的紛爭老路。此時此刻,一場銘記歷史、捍衛和平的閱兵典禮正逢其時。這是對世界和平之心的再呼喚,是對世界和平力量的再凝聚。

這場盛典,是自信開放的中國與世界的擁抱。

1954年國慶閱兵,法國著名作家西蒙·德·波伏娃站在天安門城樓,她感到進步中國的“新鮮”氣息撲面而來。60多年後,從中國軍人第一次走過紅場到天安門城樓再迎八方賓朋,中國走向世界,世界再一次走進中國。90後士兵的朝氣蓬勃,國共老兵共同受閱安排的意味深長,朋友圈裏分享閱兵綵排照片的興奮與熱情……如果世界願意善意“閱讀中國”,它將捕捉到這個飛速變化的國家更豐富的表情,讀到更真實的訊息。

抗戰勝利日閱兵一週前,以色列駐上海總領館發佈了《謝謝上海》公益片,向曾給予猶太難民幫助的中國人民致以謝意。短短一分鐘的視頻,感動無數中國網民。中國的抗戰紀念,是中國與世界的心靈之約。當歷史之光穿越70年時空照進現實,我們更深切地明白,彼此是如此地記憶與共、和平與共、命運與共。

責任編輯: 張興華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