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築底”態勢明顯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9-02 07:31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體: 打印本頁

結構調整非“坦途” 內生動力漸“抬頭”
中國經濟“築底”態勢明顯

9月1日,國家統計局按慣例發佈了上月的部分經濟數據。數據顯示,8月份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49.7%,比上月回落0.3個百分點,改變了上半年的回升態勢,創下了近3年新低。同時,8月份中國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3.4,繼續保持穩定增長的態勢。 

專家指出,經濟結構調整力度加大、國內外市場需求偏弱、季節及氣候影響等因素是8月份PMI下滑的主要原因。不過,用電量回升、民營企業活躍度增強、高技術産業快速發展等積極變化亦是中國經濟“正在築底”過程中不容忽視的重要信號。

關鍵數據二次探底

經濟運行中各項指標“跌宕起伏”並不奇怪。就PMI這一關鍵指標而言,其在今年1月份創下49.8%的低點之後便開始了“回升之旅”,直至五六月份50.2%的水平,隨後便再次回落。

在談及PMI“再次探底”的原因時,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認為有以下幾大原因:一是部分傳統産業繼續加大結構調整,高耗能行業PMI創今年以來低點;二是厄爾尼諾效應持續發展,使部分企業生産經營活動有所減緩;三是京津冀等地加大治理大氣污染力度,主動放慢生産,製造業PMI明顯低於全國總體水平;四是原油等大宗商品價格持續走低,製造業國內外市場需求偏弱。

上海市社科院世界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權衡在接受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採訪時指出,在中國經濟尚未徹底完成轉型升級之前,外需的影響依然很大,這也是製造業表現時常起伏的一個重要原因。

“事實上,我國宏觀政策本來可以緩解部分下行壓力,但過去2個月中,國際經濟有所惡化,影響了我們的出口,進而對衝了前期政策的一些作用。具體來看,新興經濟體貨幣持續貶值,美國經濟復蘇也非常不穩定,加息遲遲無法落地,這些都意味著當前世界經濟整體復蘇的基礎不穩、動力不足。”權衡分析。

積極因素正在蓄積

那麼,PMI二次探底是否就意味著中國經濟“不行了”呢?專家提醒,正如判斷健康與否不能只參考體重,“圍觀”中國經濟時同樣不應忽視其它重要變量。

比如,8月份全國發用電同比增長2.97%,增速較去年同期回升6.54個百分點;全國鐵路日均裝車數比7月份日均調度水平增加1.2%;1-7月份規模以上電子信息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6%,高於工業平均水平4.3個百分點……這一連串的數據,論“名氣”雖然不及PMI,但其所蘊含的信息量卻不比PMI少。

“這些反差,説明國內經濟基本面還是出現了積極變化。例如國內消費緩慢回升、需求結構邁向中高端、內生動力慢慢增強、二季度的穩增長政策正在逐步發酵等。”權衡表示,目前的整體經濟形勢可以用“外有憂患,內有好轉”來概括。

在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副主任潘建成看來,積極信號的出現表明經濟下滑趨勢得到了一定的遏制,因此還要趁熱打鐵,發揮好“雙引擎”的作用。“一個是加大公共服務的投資力度;另一個就是利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好勢頭,推動創新的政策落實到位,使經濟能夠獲得一個有利的緩衝機遇。”他説。

未來或將穩中回升

對於中國經濟的未來,專家學者大多持積極樂觀的態度。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近日表示,如果説美國不足3%的增速被認為是“強勁增長”,而中國減速後仍有7%的增速被説成是“令人憂慮”,乃至“經濟崩潰”,這實在令人難以信服。

“從長期來看,中國經濟‘趕超型增長’的態勢並未改變,只是趕超的速度、結構和動力會有所轉換。”權衡預計,在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配合之下,下半年大批投資項目有望加速落地,屆時需求亦有望充分釋放,相關經濟數據還有很大的改善空間。

專家表示,培育合理需求、穩定經濟預期應成為今後一個時期宏觀政策的主旋律。“一方面,消費政策還應該突破一些既有的瓶頸;另一方面,短期之內也要注重避免金融市場連續、過大的波動,讓市場預期回歸理性,進而減少國際金融市場波動對我國的衝擊。”權衡建議。

就在PMI公佈的當天,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設立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同時確定調整和完善固定資産投資項目資本金比例制度,以期促進投資結構優化。而這,無疑是中國經濟迎來的又一顆“強心丸”。(記者 王俊嶺)

責任編輯: 朱英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