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讀:夏季達沃斯第五次聚焦“增長”説明了什麼? 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道,從瑞士達沃斯,到中國大連,有近8000公里的距離。而今天,這8000公里的距離變得近在咫尺。因為2015年夏季達沃斯論壇正在大連舉行,世界的目光都在聚焦這個美麗的中國北方海濱城市。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將出席論壇開幕式併發表主旨講話,同時來自9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700多位各國政要、知名企業首席執行官以及專家學者也都匯聚在此,對目前全球經濟面臨的共同挑戰展開討論。 全球經濟面臨的共同挑戰是什麼?本屆論壇的主題“描繪增長新藍圖”給出了答案:如何尋找世界經濟的增長動力。自2008年以來,夏季達沃斯論壇已經4次把“增長”作為論壇的主題。而今年,這一主題再次成為論壇焦點。這不僅是當前處在深刻調整的世界經濟需要找到的方向,也是中國經濟繼續穩增長調結構的重要議題。 在“增長”之外,此次夏季達沃斯的主題還增加了“新藍圖”的表述。“新”意味著變革、創新,藍圖預示著前景、發展。在互聯網經濟席捲全球的當下,科技創新會給世界經濟帶來哪些深刻影響?如何在這樣的背景下讓經濟實現新的增長,是全球經濟的共同關切。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屆論壇上,有關中國經濟“新常態”、人民幣國際化改革、“互聯網+”戰略、國際産能合作、新能源等話題備受各方關注。特別是作為創新與科技領域的全球性盛會,論壇還有不少亮眼的科技議題,包括探討智慧機器如何影響人工智慧的發展,並對“機器是否會比人類聰明”等話題展開辯論。 夏季達沃斯第五次聚焦“增長”説明了什麼?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國家統計局原總經濟師姚景源就此做出深入解讀與評論。 經濟之聲:從2008年的“下一輪增長的浪潮”、2009年的“重振增長”、2010年的“可持續增長”到2011年的“關注增長質量,掌控經濟格局”,“增長”這一主題成為夏季達沃斯最關注的話題,今年也不例外,依舊聚焦“描繪增長新藍圖”,為什麼經濟“增長”的話題如此引發關注,特別是引發全球的關注? 姚景源:從2008年開始,美國出現次貸危機,接著是世界金融危機,到現在已經過去7年多,但是整個世界經濟仍然是一個緩慢復蘇、曲折發展、需求不振的局面。美國經濟現在略好一些,歐盟、日本還是在苦苦尋找出路。諸多新興市場的國家,經濟增長速度基本也都有較大幅度的回落。在這種狀況下,當今世界經濟的一個主要課題還是“怎樣推動增長”。所以這次達沃斯把“描繪增長新藍圖”作為主題,符合整個世界經濟的基本需求。 經濟之聲:今年以來,全球經濟形勢複雜,油價繼續暴跌,歐元區通縮風險日益加大,各國增長形勢分化明顯。在美國和英國,隨著勞動力市場恢復和貨幣政策繼續維持極度寬鬆,經濟活躍勢頭逐漸加快。但在歐元區和日本,復蘇始終乏力,金融危機陰魂不散。反觀中國,今年5月以來,我國工業、投資、消費、進出口等主要經濟指標都穩中向好,就業保持良好勢頭。這麼看這樣的態勢? 姚景源:現在世界經濟增長面臨的問題,主要還是增長動力問題。發達國家過去在增長動力上是過多依賴虛擬資本,所以美國出現了次貸危機,歐洲出現了歐債危機,進而又推動整個世界的金融危機。一些新興市場經濟國家包括中國過去在增長動力上,則是更多依賴大量資本要素的投入,比如資本投入、資源投入。現在來看,舊的增長動力在整個世界經濟當中出現衰減,美國、歐洲、日本認識到再也不能靠依賴虛擬資本去推動經濟增長;新興市場經濟國家也認識到舊的增長動力在衰減。所以,對於世界經濟而言,現在存在怎樣做好增長動力轉換的問題。夏季達沃斯之所以在中國召開,也正是因為中國在整個世界主要經濟體當中最早提出“新常態”這個概念,最早提出要用創新驅動,要用創新動力來替代過去那種大量的要素資本投入。從這個角度而言,這次會議説是要解決增長問題,但更重要的是要關注支撐增長動力問題。 經濟之聲:確實如您所説,新舊動力應該切換。那麼在切換之前我們關注一個問題,用什麼切換,切換到什麼樣的方向上,您有什麼新的觀察嗎? 姚景源:如我前面所講,中國一方面舊的支撐經濟增長的動力在衰減,另一方面新的支撐經濟增長的動力在提升。我們怎麼切換?從中國的經驗看,就是通過中國改革,比如通過政府權力的“減法”,來換取創新和市場活力的“加法”甚至“乘法”。中國經濟自身的下行壓力很大,但是在這種下行壓力下,我們的就業還是取得了良好的成績,為什麼?根本在於我們“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這種生機勃勃的局面形成了。今年到現在,全國新增加的企業數量相較去年增長將近30%,現在全世界範圍內,在下行壓力如此大的情況下,有這樣的就業和創新創業方面成就的只有中國。所以,整個世界經濟都面臨著增長動力切換問題,都面臨著怎樣讓創新這個新的動力來替代過去傳統老動力的問題,在這方面,中國的經驗再次給了世界經濟一個很好的啟示。 經濟之聲:本次論壇,除了“增長”,還關注科技創新。“科技創新”和增長之間是怎樣的關係? 姚景源:鄧小平同志很早就講“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産力”,現在回過頭來看,中國30多年的發展也印證了這句話的道理。中國經濟從1978年到現在的增長,就是不斷引進、消化、吸收,把科學技術作為一個支撐力量。今天世界又走進新的科技革命的歷史階段。所以,中國一定要把科技創新放到一個至關重要的位置上來。黨中央、國務院對此也反復強調,比如提出“中國製造2025”“互聯網+”等,就是要讓科技創新、科學技術成為支撐中國經濟發展的第一生産力、第一動力。站在這個角度上看,我們的方方面面都要圍繞著讓創新、讓科學技術成為第一生産力,並做諸多方面的改革和完善,形成一種全社會的創新、創業氛圍,這樣一來,中國經濟才能夠解決可持續增長的問題。(記者 李碩)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