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國際産能合作尤須苦練內功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9-10 11:47 來源: 第一財經日報
【字體: 打印本頁

    2015“夏季達沃斯”論壇于9日-11日在大連召開,其中開設“國際産能合作與經濟轉型升級”的分論壇備受關注。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此前在會見世界經濟論壇主席施瓦布時就指出,夏季達沃斯舉辦這樣一個分論壇,有助於探討如何把中國産能和裝備製造的比較優勢同發達國家的先進技術與管理經驗相對接,更好適應廣大發展中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及工業化需求,實現互利多贏,共同推動世界經濟復蘇與增長。

    在9月9日下午的討論中,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進一步闡釋了國際産能合作的價值。他認為中國現在已不能完全靠出口消費品來拉動外需,應順應國際産業發展分工潮流,通過進行國際産能和裝備合作來更好地拉動。梳理國際消化過剩産能的歷史也可以發現,這種辦法其實是經濟全球化進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發達國家的共性規律。

    最新的海關統計數據顯示,8月份我國出口降幅有所收窄,但進口降幅擴大,由此整體外貿進出口降幅擴大,貿易順差也明顯上升。其中,我國機電産品出口增長,傳統勞動密集型産品有所下降。這顯示中國經濟轉型升級有一些成功的跡象,但距離我們期望形成的比較優勢還有不小距離。

    回溯30多年的歷史,中國出口的主要商品還是集中于一般消費品,包括服裝紡織品、通訊産品以及農林産品等,而進口的主要是我國難以自行生産的高端裝備、電子芯片等。我國一度流行“1億雙襪子換1架飛機”的説法,去年,李克強也在院士大會上説過例子,中國採購了一批外國飛機,對方送他一個“中國製造”的飛機模型作為禮物。

    伴隨中國製造的轉型升級,尤其是在高鐵、核電、通訊裝備等領域上有了與國際競爭者分一杯羹的實力,中國企業越來越渴望分享消費品之外的市場,這往往是強者如林的領域。“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中國經濟的未來不能指望中低端産品的産能擴張,因為東南亞一些國家正以更低的勞動成本,吸引外資甚至中資企業到那裏投資設廠。

    中國製造需要更上層樓,依靠技術創新,提升産品的含金量,爭取在中高端産品領域形成自己的優勢。目前看來,中國在一些領域獲得了國際社會的認可,但是阻力也不小。比如印尼高鐵項目日前就突然生變,它折射了中國尋求國際産能合作之路並不輕鬆,但無論勝敗,有能力參與競爭總比沒有資格強多了,中國正走在能贏的路上。

    今年5月,國務院就印發了《關於推進國際産能和裝備製造合作的指導意見》,其中鋼鐵、有色、建材、鐵路、電力、化工、輕紡、汽車、通信、工程機械、航空航天、船舶和海洋工程等被確定為我國推進國際産能合作的重點行業。“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天”。國際産能合作還迎來“風口”,那就是中國啟動的“一帶一路”建設獲得了沿線國家的普遍歡迎,尤其是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順利推進,這為中國企業走出去提供了大好機遇。

    當然,國際市場的大門徐徐敞開,中國製造卻依然任重道遠。正如老話説的:“打鐵還需自身硬”。中國産能尤其是在裝備製造領域的優勢主要還是在性價比方面,或者説在成本方面,在技術與安全領域都還不是強項。這就説明,要想在國際産能合作中獲得更多商機,必須苦練內功,通過技術創新打造難以取代的優勢。(田享華)

責任編輯: 于士航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