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PPP項目“落地難”有招了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9-11 08:12 來源: 經濟日報
【字體: 打印本頁

內蒙古帶動民間資本投資公共基礎設施的“三關”經驗引起各界關注
——破解PPP項目“落地難”有招了

當前,我國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發揮投資的關鍵性作用,需要通過PPP示範項目,帶動民間資本在公共基礎設施領域投資,這對穩增長意義重大。在解決PPP項目落地難的問題上,內蒙古提供了可資借鑒的經驗

近日,財政部關於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示範項目督導會在呼和浩特召開,內蒙古“把好三大關口、將規範運作貫穿在推進PPP工作全過程”的經驗介紹引起了與會者的關注。

抓項目識別嚴把入口關

目前,內蒙古共向社會推薦了43個適宜採用PPP模式的項目,總投資達731億元。申報財政部第二批PPP示範項目16個,總投資587億元。

在項目的選擇上,緊緊圍繞內蒙古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戰略規劃以及各行業的專項規劃篩選潛在PPP項目,特別是將有利於促進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的市政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項目作為工作重點。堅持把投資規模較大、需求長期穩定、合作期限較長、價格調整機制相對靈活、市場化程度較高、現金流較好的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類項目作為篩選潛在PPP項目的基本標準。同時,統籌考慮項目所屬領域多元化、項目收益方式多樣化等因素。

“內蒙古之所以把包頭市新都市區地下綜合管廊項目列為申報財政部PPP示範項目的‘一號工程’,主要是項目本身過硬。”包頭市財政局孫偉告訴記者,“包頭已列入國家地下綜合管廊示範城市。建設綜合管廊,可以有效解決城市‘拉鎖路’現象,提升城市品質。”

中鐵一局集團有限公司華北部呼和浩特辦事處張紅軍主任也表示,綜合管廊建設作為城市建設的主方向,將為城市建設升級打下基礎,同時也是企業改善業績和建設技術的提升點。類似綜合管廊這樣的好項目,通過PPP模式,建設企業非常想參與進來。

在內蒙古向財政部申報的第二批PPP示範16個項目中,存量項目佔8個,總投資133億元。其中,存量債務32億元,佔項目總投資的24%。“挑選負債率低,收益前景較好的項目進行示範,為引入社會資本打下了基礎。”有關專家介紹説。

競爭中擇優嚴把合作關

內蒙古高度重視PPP模式推廣運用工作,將促進PPP項目簽約落地作為自治區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的重要政策措施之一,提出在同等條件下,政府投資優先支持引入社會資本的項目。設立PPP引導基金,用於項目開發、融資支持、投資基金引導。轉變財政補貼方式,從補建設向補運營轉變。

對PPP項目實施方案編制到位、前期手續已完備的項目,自治區財政廳專門召開例會,組織政府採購專家、諮詢團隊、項目所屬地財政局相關人員,對實施機構進行一對一的培訓,指導項目實施機構根據項目需要準備資格預審文件,並在內蒙古政府採購網發佈資格預審公告,邀請社會資本和與其合作的金融機構參與資格預審。PPP項目同級政府財政部門重點核實項目授權主體、項目實施機構和項目名稱、採購需求、採購方式、採購時限等內容。截至目前,有4個項目進入了評標階段,10個項目已經發佈資格預審公告並得到社會資本積極響應,1個項目已簽約落地。

明確責權利嚴把運營關

內蒙古根據項目收費定價機制、投資收益水平、風險分配框架、融資和改擴建需求、期滿處置等要素確定項目運作方式後,PPP項目協調推進小組明確利益分成,通過“上有封頂、下有保底”條款建立利益共享機制,確保項目長期穩定運行,公眾能夠享受優質高效的公共服務。

呼和浩特市托克托縣燃氣利用工程改擴建項目轉換為PPP項目成為內蒙古確定項目運作方式的一個縮影。該縣政府以項目第一階段固定資産折價4000萬元作為項目第二階段20%股本金入股。引入社會資本方後,政府與社會資本共同組建項目公司,負責項目第二階段的建設及項目建成後的運營。採用使用者付費的經營管理方式,擬定特許經營期為30年。

巴彥淖爾市污水處理PPP項目收益回報,採取了可行性缺口補助機制。如果項目的主要收入來源即城市自來水供水費、回用水供水費和污水處理服務費,無法覆蓋項目公司成本時,市水務局將啟動調價機制或可行性缺口補助機制,補助資金將全額納入年度地方財政預算管理,確保及時足額支付,並建立配套的中長期預算安排。如主要收入超出預期收益,則設置超額收益分享機制,要求項目公司嚴格履行相關協議約定。

在項目設計中,提前明確風險,合理分擔風險。自治區財政廳相關人員解釋説,政府主要承擔政治、公共政策、社會和法律等風險,社會資本主要承擔融資、設計、施工、運營、維護等商業性風險。通脹風險、需求風險和自然不可抗力等風險由政府和合資公司合理共擔。目前,內蒙古自治區推廣的PPP項目均按照要求編制了項目實施方案。沒有通過物有所值和財政承受能力論證的項目,不能採用PPP模式。

“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誠實守信、重諾履約是基礎,競爭擇優、績效付費是規則,契約理念、法治精神是生命,公開透明、陽光操作是法寶。”自治區財政廳長張華認為,“只有這樣才能規範推進,將政府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戰略優勢與社會資本的效率優勢、技術優勢結合起來,提高政府公共服務的質量,增加人民福祉,保證投資回報。”(記者 陳力)

責任編輯: 溫雅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