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創新是進步的源泉、發展的動力。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充分激發億萬群眾智慧和創造力的重大改革舉措,是實現國家強盛、人民富裕的重要途徑。對於這一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動能,應該如何回應,來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發展?近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對此進行了部署,提出建設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支撐平臺,用新模式匯聚發展新動能。 實際上,自一年前李克強總理在夏季達沃斯論壇上發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以後,得益於政府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的積極作為和不斷清除行政干預對市場主體的不合理、不科學束縛,市場主體創業創新熱情得到激發和釋放,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已經成為風尚。據統計,上半年全國新登記註冊企業同比增長19.4%,平均每天新增1.11萬家,註冊資本增長43%。 但是,創業創新並不是僅靠熱情就可以成功的,創業創新的成功率在市場經濟成熟的發達國家很低,往往有超過90%的創業以失敗告終,在中國也有十人創業九不成的説法,足以可見創業創新的艱難。在中國經濟面臨壓力、企業利潤下滑的背景下,創業創新更需要各方積極作為,來助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發展。 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需要繼續加大改革,破除阻礙創業創新的束縛,營造鼓勵創業、支持創新的氛圍。在這方面,本屆政府的作為力度空前。今年以來,無論是發展眾創空間,還是打造規範統一的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抑或鼓勵地方設立創業基金,還有建立總規模為600億元的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相關部門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的積極作為,不斷清除行政干預對市場主體的不合理、不科學束縛,這些改革舉措極大激發了市場的活力,創業創新風生水起。但是,不可否認,創業創新的障礙還存在,在一些地方、一些領域障礙還很大,極大地傷害了國民創業的熱情,為此本次常務會議聽取政策落實第三方評估彙報,針對相關問題,提出了包括提高放權的含金量,增強監管的有效性,突出便民服務的主動性,打掉違法仲介和不合理收費,對不負責、不作為要大力追責整改;落實小微企業稅收優惠和清費政策,加大財政對企業貸款、擔保等的支持,發展中小金融機構,降低融資成本,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題等要求。政策支持並切實落實到位,將為創業創新提供保證。 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需要打造支撐平臺。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要利用“互聯網+”,積極發展眾創、眾包、眾扶、眾籌等新模式,促進生産與需求對接、傳統産業與新興産業融合,有效匯聚資源,推進分享經濟成長,助推“中國製造2025”,形成創新驅動發展新格局。 目前,我國多地正在積極搭建平臺為“雙創”提供土壤。據筆者了解,貴州已經成立了我國首家大數據交易所和眾籌金融交易所。一般來説,資本市場主板、中小板,更多的是為大中型企業服務,即使是創業板的企業也需要具有一定規模和一定盈利能力,各地的股權交易中心也主要服務當地的國有企業。創業中的企業需要新的服務渠道和服務模式,而股權眾籌則主要直接服務於中小企業和草根創業者。貴州眾籌金融交易所的主要業務就是創業企業的股權交易,成立時間不長,已經涉及農業、大健康、大數據、科技、餐飲、體育、時尚等50多個領域,200個創新項目股權眾籌交易初具規模。一些好主意、一個好點子在初期還沒有成形時,通過眾籌就能迅速找到資金和夥伴,這對於創業創新而言,無疑是雪中送炭。眾籌等互聯網金融模式具有快速、便捷、高效、低成本和場外、涉眾、混同的特徵,以眾籌等新模式促進生産與需求對接,不僅能促進創業創新,服務經濟發展,而且能夠促進金融業轉型發展,提升金融業的綜合實力。 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要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更大作用。創業創新企業往往要直接面對資金、技術等瓶頸難題,初期具有較大的風險,而發展實物、股權眾籌和網絡借貸,可以有效拓寬金融體系服務創業創新的新渠道、新功能,能夠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發展。這些新模式正是體現用市場力量配置資源,相比簡單地給這些企業提供財政補貼等舉措,發展實物、股權眾籌和網絡借貸等新模式,更具改革的意識和市場的思維,在解決創業創新融資難題中更能發揮作用。 我國有13億勤勞智慧的人民,蘊藏著無窮的創造力。如果13億人的創新潛能充分釋放,千千萬萬個市場細胞活躍起來,必將匯聚成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新動能。可以樂觀預見,隨著各種束縛和桎梏的消除,各項支持舉措進一步貫徹實施,創業創新必將成為時代潮流,推動中國經濟行穩致遠。(劉紅)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