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9月22日電(記者 王優玲、王希)受“三期疊加”、結構性矛盾、外部環境等影響,中國經濟面臨下行壓力,加上自身調整的需要,發展已步入中高速增長的新階段。雖形有波動,但勢仍向好,我們對發展前景充滿信心。 近期一些信號表明,中國經濟正處於企穩向好狀態:進入8月份後,消費、投資、出口“三駕馬車”均顯現改善跡象,當月全國發用電同比增速為今年以來月度最高增長水平,實際使用外資金額同比增長22%,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自去年9月以來同比首次轉正…… 木之不拔,以其有本。信心並非源於盲目樂觀,而是源於中國經濟所擁有的巨大潛力、韌性和迴旋餘地。 一方面,中國正優化經濟發展空間格局,“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等區域經濟三大戰略釋放了很大的發展空間和動力;另一方面,新型城鎮化釋放巨大投資和消費需求,創新驅動將提供更多增長點,互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加快與傳統産業融合,新的增長動力正在加快孕育並不斷破繭而出。 一系列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政策措施的出臺,正在為市場主體帶來更大活力,為轉型升級搭建高效的制度框架和運行平臺。從實行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到自貿區擴容、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中國改革開放正站在新的起點上。 經濟結構深度調整,為中國經濟的未來發展積聚能量。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深入實施,為經濟增長添加新的動力。前期推出的系列穩增長措施,也會在下半年和更長的時間裏發揮出效力。 中國政府在宏觀調控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政策上擁有較大空間和較多手段,具備有效管控風險的能力。通過靈活施策,加強預調微調,著力防範和化解系統性風險,將會使經濟在合理區間內運行。 由於有強大的內生動力、改革動力和宏觀調控能力的支撐,中國經濟有信心、有條件、有動力保持平穩健康發展,實現全年經濟發展的預期目標。 當前,中國經濟須直面“成長的煩惱”,在堅定信心中拿出戰勝困難的勇氣,開拓創新、攻堅克難,讓經濟航船在風浪中繼續穩步前行。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