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截至8月底,分別收回中央和地方存量資金合計超3075億元,處置閒置土地31.25萬畝,近期還有20多個省(區、市)將200多名幹部問責處理,其中廳局級幹部也包括在內。 9月2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聽取第二批核查問責不作為情況的彙報,厲督真抓實幹促發展。 會議披露數據顯示,截至8月底,分別收回中央和地方存量資金合計超3075億元,處置閒置土地31.25萬畝,近期還有20多個省(區、市)將200多名幹部問責處理,其中廳局級幹部也包括在內。 財稅專家李文海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正處在“爬坡過坎、攻堅克難”的重要時期。個別地方和部門的“懶政”“庸政”,使重大事項久拖不決,對穩增長的影響很大。 沉澱資金等不作為被問責 2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聽取了對今年國務院督查中發現的不作為行為核查問責情況的彙報,在前期第一批已有7個省對59名幹部問責的基礎上,近期還有20多個省(區、市)將依法依規對包括廳局級在內的200多名幹部問責處理。這些幹部的不作為問題主要集中在針對資金沉澱、項目拖期、土地閒置、棚改遲緩等方面。 同時,國務院還披露,截至8月底,分別收回中央和地方存量資金109億和2966億元,處置閒置土地31.25萬畝。盤活財政存量資金,是加強政府預算管理和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當前我國實施積極財政政策的重要舉措之一。 而針對閒置土地和沉澱資金的收回與處理工作,審計署相關負責人表示,7月份的跟蹤審計著重審查了東北和西部地區,發現22個省及2個部門存在資金沉澱和土地閒置問題,涉及資金564.47億元、閒置土地3.6萬公頃。 李文海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財政資金分配、管理與使用的過程,往往是討價還價、各種力量博弈的過程。支出部門及其預算單位有強烈的預算最大化衝動,爭取了超過自身消化能力的預算,執行緩慢甚至根本就花不出去,只好沉澱在賬戶中。 李文海進一步闡述説,閒置土地和存量資金會直接或間接導致重大投資和穩增長措施難以落地,出現有的地方“嗷嗷待哺”,而有的地方“奶水澆花”的資源錯配。 投向急需重點領域 會議要求,對查出的問題要抓緊整改,收回的資金要調向主動作為的地方,投向發展和民生急需的重點領域。此外,年底前,對各省(區、市)尚未處置完畢的閒置土地,按面積收回或扣減年度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 地方也在將國務院的要求進行落實。據寧夏國土資源廳介紹,目前寧夏閒置土地典型案例有15宗,面積806公頃,佔總面積的37%。其中,審計署向國土資源部轉送土地閒置兩年以上典型案例10個項目、627公頃。 今年以來,寧夏閒置土地處置工作進展緩慢。至8月底整改處置到位率在全國排名倒數第二。為此,寧夏規定在10月底前要對閒置土地處置到位。 寧夏的辦法是:對未按期完成處置的,將土地使用權人納入“黑名單”,禁止其參與土地市場交易,並扣減相關市、縣(區)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暫停同類項目新增建設用地審批。對閒置土地總面積超過近5年年均供地量的市、縣(區),暫停新增建設用地和房地産等經營性用地供應。 在財政沉澱資金方面,財政部財科所所長劉尚希表示,每年的預算資金中要考慮建設項目的資金投入,如果以往滾存下來超過兩年的資金盤活了,將其用於基本建設,就等於增加了基本建設的資金來源。 李文海表示,定向調控更需要積極財政政策發力,但今年我國財政收支壓力比較大,清理地方債務、土地出讓金收入大降都給財政支出力度和節奏造成影響,這個時點上將沉澱資金有效分配更顯得關鍵。 會議明確,要制定督查辦法,推動各部門、各地方主動自查、層層督查,並把查出的問題和整改進展向社會公佈,接受人民監督。要把幹部能上能下機制與督查結果銜接,用問責利器祛除不作為的“病症”,讓不作為的“太平官”混不下去。(記者 胡健)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