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實施方案》印發後,《經濟日報》記者就此採訪了幾位納米領域的科學家。 “科技體制改革要依靠廣大科技工作者,鼓勵他們不斷追求新科技。”國家納米科學中心副主任趙宇亮表示,一方面要鼓勵科技工作者多出原創性成果,另一方面也應鼓勵企業參與已有成果的轉化開發,“開發納米技術是個機遇,它可以推進各行業的跨越式升級。納米技術基礎研究積累已很豐富,希望國家持續投入,將它推向真正的應用,同時讓企業參與到納米技術的開發中來。”趙宇亮説。 《方案》中提到“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才驅動”,並提出“建立以能力和貢獻為導向的評價和激勵機制”“提高骨幹團隊、主要發明人受益比例”等激發人才創新和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具體措施,很好地呼應了科技工作者的訴求。“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研究納米科技的國家之一,投入上也屬於世界前列,從研究成果看,目前我國納米科技領域的論文發表數、引用次數、專利申請量都是世界第一。”國家納米科學中心主任劉鳴華表示,雖然成果卓著,但納米領域的原創性成果還很少由中國人做出。 北京大學納米科學與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劉忠范院士也呼籲國家在重點、原創性項目上加大投入力度。“現在北大每年發表3000篇至4000篇科技論文,其中近三分之一與納米科技有關。我國納米科技投入總量雖大,但比較分散。”劉忠范認為,要在真正具備原創性的項目上加大投入,需改革評估制度,不能過多強調論文因素,也不能搞大雜燴式評獎,要避免過度行政化。 一些改革措施已在科研院所中先行先試。中科院院長白春禮表示,單純的論文數量已不再是評價中科院科研人員的唯一指標。“中科院的一些先導專項項目,如研究核燃料再利用的未來先進核裂變能項目等,已不要求研究所報任何刊發文章,而是看做了什麼漂亮的項目。”白春禮説。(記者 佘惠敏)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