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肅懶政成下一步穩增長的重要抓手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9-25 10:22 來源: 中國經濟時報-中國經濟新聞網
【字體: 打印本頁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9月23日主持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首要議題是聽取第二批核查問責不作為情況的彙報,厲督真抓實幹促發展。會議認為,加大督查力度,堅決整肅懶政怠政等不作為行為,推動爭相干事、有作為,是狠抓政策落實促發展的重要舉措。

    當前,中國經濟處於下行週期。上半年中國經濟增速下滑為7%,進入第三季度後,宏觀經濟中的多項重要指標仍然下滑。一方面,除在通脹帶動下名義消費弱勢回升外,PMI、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産投資、進出口等實體經濟指標較二季度還在放緩,顯示實體經濟運行繼續承壓;另一方面,由於股票市場自6月中旬以來已經歷了幾次大的調整,金融業對經濟的拉動作用較上半年大幅減弱。這使得當前中國經濟在穩增長方面的壓力增大。市場普遍預期三季度GDP增長達到7%的概率較小。

    從某種意義上説,今年中國經濟發展陷入困境,既有可能是客觀上的無法作為,經濟形勢不景氣導致有力難施,因為在當前世界經濟大環境下,各國經濟都面臨著困難,中國經濟也難以獨善其身。也有可能是主觀上的不作為,也就是庸政、懶政、怠政與不為。從經濟上看,懶政等不作為行為對中國經濟有一種緩慢的殺傷力,對於本來就內需不足的中國經濟可謂雪上加霜。

    當前,在經濟下行和持續反腐的背景下,國內官員和國有企業的“懶政”現象日漸增多。一位投行界人士最近講了一個真實的故事:某大型國有企業的董事長,近月在辦公室裝了一架帶有電視的跑步機,每天上下午各跑兩個小時,據稱已經看了七十多部電影。這家公司除了部委指定的項目外,近月沒有主動參加過一次投標。公司自己的招標項目,也沒有其他公司來投標,民企不敢參與,國企懶得參與。這種情況其實並不少見,“懶政”和 “不作為”像傳染病一樣在國有企業和地方政府中蔓延,而且中央不少部委也出現了同樣的怠政傾向。“少做少錯”、“不做不錯”成為當前不少官員的真實想法,很多地方的發展因此而慢了下來。

    一些企業家表示,現在土地供了,資金批了,項目卻推不下去。表面上看,是國家財政資金效能低下的問題,深層次看,恰恰折射出新形勢下庸政、懶政、怠政現象的抬頭,甚至蔓延。在這種畸形的 “政商關係”下,官員和企業家之間隔著無形的“玻璃門”,企業發展得不到正當支持和服務。類似的情況在一些基層調研中可以得到驗證。國家發改委投資司研究員羅松山在此前的一次調研中發現,一些地方原本正在進行或者準備上馬的重大投資項目,由於一些政府官員的落馬而被停了下來。原本活躍的資本方,也由於當地政治生態的變化而遁匿了。一些地方政府部門,甚至由於官場環境和人事的變化,而不敢作為。他們擔心在他們無法明確預期的不確定時期,做什麼都容易出問題,索性乾脆不做。換言之,懶政與不為已經成為制約財政與投資政策效果的消極因素,在地方形成了實質上的財政政策緊縮。可以這樣説,懶政等不作為行為一定程度上抵消了中央穩增長措施出臺的效果。

    由此可見,現在治理懶政等不作為行為顯得尤為重要。在經濟新常態下,如果中國的官員體系和國企體系不行動起來,很多事情將無法推進。

    關鍵之處在於,懶政等不作為行為已經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視。據了解,“反腐敗”、“反四風”導致“懶政”現象抬頭的説法引起了習近平主席的關注,習近平曾對此表示:“所謂‘為官不易’、‘為官不為’問題引起社會關注,要深入分析,搞好正面引導,加強責任追究。”

    李克強總理也表示:“有‘勤’無‘廉’,政失之於公,有‘廉’無‘勤’,政失之於慵。‘廉’和‘勤’是一枚硬幣的兩面,做不到‘廉’是腐敗,做不到‘勤’也是變相腐敗。”他指出,“尸位素餐本身就是腐敗,不作為的‘懶政’也是腐敗!”他説,“對那些混日子、不作為、得過且過的行為,要嚴厲問責。”李克強強調,“我們要鍥而不捨、狠抓落實,堅決克服不作為的懶政、庸政!”

    目前來看,當反腐敗大局確定之後,下一步中央將會騰出手來整治“懶政”現象。實際上,這種行動已經拉開了序幕。從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透露的信息來看,在前期第一批已有7個省對59名幹部問責的基礎上,針對資金沉澱、項目拖期、土地閒置、棚改遲緩等不作為問題,截至今年8月底,分別收回中央和地方存量資金109億和2966億元,處置閒置土地31.25萬畝,近期還有20多個省(區、市)將依法依規對包括廳局級在內的200多名幹部問責處理。

    會議要求,年底前,對各省(區、市)尚未處置完畢的閒置土地,按面積收回或扣減年度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要制定督查辦法,推動各部門、各地方主動自查、層層督查,並接受人民監督。要把幹部能上能下機制與督查結果銜接,用問責利器祛除不作為的 “病症”,讓不作為的“太平官”混不下去。各地區、各部門要把落實政策措施作為“軍令狀”和鐵的紀律,主動破解改革和發展難題,確保完成全年主要目標任務。

    客觀而言,反腐敗會抑制官員們做事的衝動和願望,懶政在許多地方已經不是個別問題,而是普遍事實。當市場力量還不夠強大時,官員懶政對短期經濟必然存在影響。要扭轉機制問題、改變逐漸形成的“多做多錯”的觀念,應該在這些方面發力:一是從整個制度體系的改革來做起,特別是要加強政府管理的頂層設計,使各個地方政府之間能夠在動作協調方面、在制度出臺的配套方面能夠採取一致的措施;二是制定一套科學合理的政府績效考核指標,建立公務員淘汰制度,考核跟績效聯絡在一起,從制度上預防不幹事,讓不幹事的官員通過業績考核離開崗位;三是真正引入社會各界的參與,對政府行政形成監督,從國務院多次邀請第三方機構“督政”來看,這種做法已經上了軌道,正在規範化、常態化。總之一句話,只有形成正向與負向的激勵,才可避免懶政、人浮於事。

    當然,長期來看,經濟發展最需要的是市場化環境,這對中國的市場化改革提出了更高要求。可貴的是,在中國經濟遭遇現實壓力之時,中國最高領導人已經明確表示:無論發生什麼情況,中國都將堅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中國發展的根本出路在於改革,中國開放的大門永遠不會關上。我們將以敢於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的決心,義無反顧地推進改革,堅定不移堅持市場經濟改革方向。這透露出,中央推動改革的方向、決心、信心不變,中國經濟最大的潛力就在於,只要不斷堅持改革、向改革要紅利,不斷提高全要素生産率,就能使中國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記者 周子勳)

責任編輯: 林巧婷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