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增速6.9%,怎麼看?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10-20 07:31 來源: 人民日報
【字體: 打印本頁

    在10月19日國務院新聞辦的發佈會上,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宣佈:前三季度中國經濟的增長率是6.9%。儘管這個數字早已頻頻出現在各種機構和學者的分析預測中,但記者們的提問仍然集中於此。

    【增速】

    國際國內因素相互疊加,三季度增速小幅回落仍在合理區間

    今年前三個季度GDP的增長率分別是7%、7%和6.9%,其中第三季度降到7%以下,是2009年第二季度以來GDP首次破7%。三季度的增速為什麼小幅回落?盛來運分析認為,主要的原因還是進入三季度以後,國際和國內經濟金融形勢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新問題。

    首先,從國際層面來看,因為現在世界經濟總體上仍處在危機後的深度調整之中,呈現出一種低增長、低物價、低利率、不平衡,而且振蕩加劇的特點,這種情況在短期內還難以改變。由於世界經濟的復蘇不及預期,世界銀行、貨幣基金組織等國際機構不久前都紛紛下調了世界經濟增長的預期,普遍下調了0.2到0.3個百分點。從國際層面來觀察的另外一個因素是,美國的加息預期進一步強化,造成世界大宗商品的價格、股市、匯市出現大幅動蕩,許多國家貨幣出現進一步貶值,這樣加大了中國出口的壓力。三季度我國的對外出口是-5.7%,降幅比二季度擴大了2.8個百分點,三駕馬車中出口的下行壓力是加大的。

    其次,從國內的情況來看,主要是我國仍處在結構調整的關鍵階段,傳統産業不僅在去庫存,而且在實實在在地去産能,鋼鐵、水泥、建材這些傳統産能過剩行業的增速都出現了下滑。前三季度,粗鋼産量下降了2.1%,水泥産量下降了4.7%。傳統産業實實在在地去産能,短期來講對工業下行産生了壓力。此外,前期增長比較快的,像汽車、手機這些行業,市場容量進入了調整期。

    “國際因素和國內因素相互疊加,是三季度經濟增長速度有所回落的非常重要的原因。” 盛來運説。

    如何看待增長速度下到7%以下?盛來運分析認為,中國經濟穩中有進和穩中向好的態勢沒有變,仍運行在合理區間。首先,增長指標雖然有所回落,但是還是在7%左右。就業指標總體表現還是不錯的,前三季度新增就業超額完成全年的計劃目標。9月份調查失業率數據是在5.2%左右,比前兩個月稍微有一點點上升,主要原因是8、9月份正是中國大學畢業生進入勞動力市場的旺季,所以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勞動力市場的壓力,但是主要的25—60歲的就業人員調查失業率是穩定的。居民消費價格1—9月份只上漲1.4%,而且居民收入保持較快增長,增速高於GDP。

    【結構】

    經濟結構調整繼續推進,居民收入繼續較快增長,回落中還有亮點

    雖然增速下到7%以下,但中國經濟結構調整在穩步推進,居民收入保持較快增長,這些方面的數據成為前三季度經濟發展的亮點,也説明調整符合規律,轉型符合方向,發展符合預期。

    首先,産業結構的調整在繼續推進,産業結構在繼續優化,突出表現在服務業增長較快,産業結構由原來的工業主導向服務業主導轉變的趨勢更加明確。前三季度,第三産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産總值的比重為51.4%,高於第二産業10.8個百分點。內需結構進一步改善。前三季度,最終消費支出對國內生産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58.4%,比上年同期提高9.3個百分點。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進一步縮小。前三季度,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快於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個百分點,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倍差2.83,比上年同期縮小0.03。節能降耗繼續取得新進展。

    另外,轉型升級的勢頭也非常好。在中央一系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政策的推動下,中國的新産業、新業態、新産品、新經濟、新動力成長是比較快的。1—9月份,全國網上零售額25914億元,同比增長36.2%。新産品像新能源汽車都在翻倍增長。在工業結構中,1—9月份高技術産業增加值增長速度仍然達到10.4%,比規模以上工業增長速度高出4.2個百分點。

    前三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67元,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7%,比上半年提高0.1個百分點。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6.8%;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8.1%。為何經濟增速有所放緩而居民收入還能保持較快的增長?盛來運分析到,促進居民收入較快增長的因素,既有結構性因素,也有經濟保持穩定增長的因素,更重要的是,還有政府的一系列惠民生政策,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從結構性因素來看有一個很重要的變化,近年來中國的産業結構和需求結構在轉型,而且人口結構也在發生新的變化,這就造成勞動力的供求關係發生一些變化,就業比預期的要好,工資率在不斷上升,所以城鄉居民從勞動報酬得到的收入一直保持堅挺。

    從政策因素看,從去年以來,城鄉一些人員工資標準有所提高,今年很多地方補發了去年10月份以來的加薪工資,對工資收入有正向的拉動。

    此外,財産性收入也有所增加。對城市來講,這兩年租房市場比較好,前三季度居民的人均出租房屋凈收入增長了12.6%。對農村居民來講,隨著土地流轉的加快,出租土地的收入增加,前三季度居民人均轉讓承包土地經營權租金凈收入增長了17.1%。綜合在一起,居民財産性收入增長達到了10.1%。

    另一個推動居民收入增長的因素是家庭經營的收入也在加快。對農村來講,今年農産品的價格走高,尤其是生豬價格,從二季度開始在不斷上漲,增加了牧業方面的收入,使得農村居民的家庭經營收入在增加。對城市來講,雖然現在小微企業面臨著很大的壓力,家庭經營的市場環境也面臨著壓力,但是政府在不斷提高這類企業的稅收起徵點。

    【動力】

    三種力量左右經濟運行,增長的壓力和動力達到新的均衡

    對於中國經濟的後期走勢,盛來運認為會繼續保持總體穩定運行的態勢。“支撐中國經濟增長的動力和影響中國經濟上行的壓力,在現階段應該説達到了一個新的均衡。我個人看,現在影響中國經濟有三種力量,下行壓力、支撐力和新動力。”

    下行壓力來自兩個層面,世界經濟危機後的深度調整和國內的結構調整,這個下行壓力在短期之內,尤其是中國結構調整沒有完成之前會一直存在,只不過是力度強弱的問題。

    支撐力來自於何處?盛來運表示,首先是來自於中國的工業化和城鎮化沒有完成,與世界平均水平尤其是發達國家的水平相比,仍有很大的空間,尤其是新型城鎮化和新型工業化跟新技術結合會創造出新的增長動力。第二個支撐力來自於中國發展不平衡,中西部地區仍然具有後發優勢。第三個支撐力來自於中國消費結構的升級。消費結構的升級勢頭是不可擋的,人們對教育、旅遊、健康方面的需求是在持續增加的。所以,這三個層面構成了中國經濟穩定運行的支撐力。

    如何理解新動力?“改革紅利和創新紅利進一步釋放,此外,雖然我國勞動年齡人口數量在減少,但是人口素質在提高,人口紅利也是很大的。比如現在每年有700多萬的大學畢業生,構成了中國人才的紅利。在這些因素推動下,新經濟、新産品、新業態形成一種新的動力,我把這統統歸成一種新動力。”盛來運説。

    實際上中國經濟的運行受這三種力量的支配,通過它們的力量來決定中國經濟的走勢。現階段由於我們正處於結構調整的關鍵期,傳統産業佔的比重相對比較大,調整的時候可能感覺到下行的壓力還是比較大的。但是,假以時日,隨著新動力的成長,潛力的繼續發揮,中國改革的繼續推進,創新的步伐加快,支撐力和新動力交織在一起,會對衝下行的壓力,“所以,保持中高速的增長,這是四季度包括今後一個時期最可能的運行態勢。當然,這是一個過程。由於國際環境的變化肯定有波折,經濟的波動是很正常的,但是中國穩定運行的大勢是不會改變的。”(記者 朱劍紅)

責任編輯: 于士航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