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10月19日公佈數據顯示,2015年9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5271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0.9%。
前三季度,第三産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為51.4%,比上年同期提高2.3個百分點,高於第二産業10.8個百分點。繼2013年服務業佔GDP比重首次超過工業後,今年又迎來第二個里程碑,服務業佔GDP比重突破50%。這表示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今年消費數據延續去年前低後高的走勢曲線,這也意味著年內出臺的刺激消費政策逐步收到良效。”著名消費專家趙萍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其中尤以通訊類消費增幅處於高位,説明在‘互聯網+’概念下,消費結構正在發生明顯轉變。”
“紅包”政策助消費攀升
今年以來,為促進消費增長,國務院圍繞促消費多個議題密集上會討論並出臺政策。
4月2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從降低進口關稅、增設口岸進境免稅店等五個方面部署完善消費品進出口相關政策,豐富國內消費者購物選擇。
而在6月10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放開市場準入,將原在16個城市開展的消費金融公司試點擴大至全國。8月11日,國務院辦公廳發佈《關於進一步促進旅遊投資和消費的若干意見》,在諸多方面實現了突破:首次明確將旅遊投資和消費並重;首次將帶薪休假、錯峰休假、“2.5天假期”一併提出。10月14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部署加快發展農村電商,通過壯大新業態促消費惠民生。
接連出爐的“紅包”政策刺激消費增長。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前三季度,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16080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0.5%,增速比上半年加快0.1個百分點。
“互聯網+”促消費轉型
“與往年相比,今年促消費的政策有一個很大的不同,即今年更多從‘互聯網+’的角度發力,不像以往是從某類單品或某一個行業,今年的政策是借助了‘互聯網+’概念的巧勁兒,帶動了一大片領域的消費提升。”趙萍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消費結構轉型,是“互聯網+”概念迅速發展裹挾下必然出現的趨勢。”事實上,“互聯網+”的概念不僅催生新業態發展,更為拉動消費帶來直接動力。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全國網上零售額25914億元,同比增長36.2%。
不過,保持了高速增長兩年的網上零售,亦需要警惕“消費疲軟”。
“網上零售額增速去年全年是49.7%,是非常高的,今年1~8月份,增速是38.6%,1~9月份數據則變成34.7%,雖然依然是高速增長,但明顯出現了增速下滑。”趙萍告訴記者,值得關注的是網上服務消費增速遠超網上商品銷售增速,這説明我國消費結構的構成在發生更注重服務業的轉變,像“互聯網+”概念催生的O2O模式,很大程度上帶動了服務業發展。
交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認為,消費結構正在轉變,網絡消費、信息消費增長很快,、消費稅降低等措施為消費增長創造條件,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一直處於較高的擴張水平,服務業逐漸成為經濟增長新動能。(記者 張雯)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