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舊動能與新動能正在切換,經濟下行壓力猶在,如何增添經濟的新活力?“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一條大道。那如何激發創業創新的熱情?降費減稅也是一條大道。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0月21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完善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推動企業加大研發力度,決定在全國推廣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部分所得稅試點政策,推進結構調整,助力創業創新。這些政策無疑給正處在風口的創業創新插上翅膀。 一段時間以來,尤其是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之際,企業對於稅費的負擔都會被頻頻提及。與此同時,國家財政收入和支出的負相關也凸顯出來,比如9月財政收入同比增長9.4%,財政支出同比增長26.9%。要是按照這種增速組合持續下去,財政結余恐怕很快就會耗光。所以,一方面財政收入需要有保障,否則民生保障將面臨斷供;另一方面,企業也需要降低稅費負擔,度過時艱。 正因為兩難,國務院這次選擇定向結構性減稅,這不算是普惠性質的減稅方案,主要是為了拉動有效投資、推動“雙創”、促進産業升級。但是,就效果而言,它又具有普惠的屬性,因為釋放了創業創新的活力,讓這些舍得研發投入的企業輕裝上陣,最終會讓全社會受益。 與此同時,為了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培育經濟發展新的驅動力,上述會議還決定,將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部分所得稅試點政策推廣到全國。國務院如此部署,也是充分考慮到把資源優化配置到最需要的地方,好鋼用到刀刃上。這兩大舉措給創業創新企業送上一份大禮包,多年後的中國也將收穫這些企業回饋的纍纍果實。 對創新創業的偏愛,並不意味著其他企業面對困難時,國務院就袖手旁觀。其實,今年以來,在財政收支矛盾較為突出的情況下,依然較大幅度地加大了對小微企業的減稅降費力度。10月1日起,還將進一步擴大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小型微利企業的範圍。 上半年,全國小微企業減稅486億元,按照更大力度的減稅政策,國家給小微企業的讓利肯定超過1000億。看起來,這可能會讓財政收入減少,但只要這些小微企業能夠存續下去,甚至茁壯成長,今天少收的1000億,來年可能會有翻倍的貢獻,更不要説其在就業等方面的巨大社會效益。 當前中國不少企業確實面臨成本增加、利潤減少的壓力,尤其是在東部沿海地區,一些企業面臨用地成本急劇升高,商務成本增加,人力成本也水漲船高,而在需求端則相對疲軟,外需短期內難以改善,國內市場也不易擴張,價格競爭不斷逼近成本。正因如此,降費減稅對這些企業來説效果是立竿見影的,能夠讓它們堅持下去,最終實現轉型升級。 就目前看來,綜合運用稅收優惠、財政獎補、創投基金、政府採購等政策手段,已經形成了政策組合拳,對於創業創新領域有著較明顯的帶動效果。當然,進一步降稅減負的空間其實還是有的,政府還可以採取更多手段幫助企業度過當前的困難期。對於企業和社會而言,創業創新的價值可能需要更長時間才能突顯。我們相信,只要這些舉措能夠延續下去,中國經濟會重回持續健康發展的大道。(作者 田享華)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