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改革助推實體經濟開放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10-22 14:28 來源: 中國青年網
【字體: 打印本頁

10月2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進一步深化上海自貿試驗區金融改革試點,為服務實體經濟積累經驗。會議指出,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不斷深化金融改革開放,把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與上海自貿試驗區金融改革試點相結合,推進金融業對內對外開放,探索積累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有利於推動金融服務更好適應高水平開放的實體經濟發展需要。

  金融是經濟發展的血液和重要支撐。以金融改革推進實體經濟開放,乃大勢所趨。當前我國經濟正面臨下行的壓力,今年以來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一直在榮枯線徘徊,實體經濟融資渠道不暢,亟待通過金融改革潤滑實體經濟,促進經濟增長。

  作為實體經濟開放的橋頭堡,上海自貿試驗區在金融改革方面應有更多的責任擔當。眼下,總體來説,金融改革滯後於實體經濟發展,對內對外開放程度不高,亟需通過上海自貿區這塊試驗田來進行試點,利用上海自貿區毗鄰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地理優勢,探索積累金融改革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以適應實體經濟日益開放的形勢,同時借機創造入夥TPP(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的條件,進一步融入世界經濟。

  有鋻於此,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在金融改革適應實體經濟開放方面,提出了五條政策性指導意見,即逐步提高人民幣資本項下可兌換程度、啟動合格境內個人投資者境外投資試點、支持依法設立境外股權投資基金等、在總結滬港通經驗基礎上完善金融資産交易規則和機制、探索本外幣一體化監管體系。

  實現人民幣可自由兌換是人民幣國際化“三步走”的重要一步,即讓人民幣成為區域間的投資貨幣。早在1996年前,我國就已宣佈對經常項目對外支付和轉移不予限制,實現了經常項目開放,19年過去,資本項目開放卻波瀾不驚,程度依然較低。在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劃分的十三大類資本項目中,目前中國只完全開放了國際貿易信貸下的“商業信用”這一項,而其他十二項仍處於不可兌換或部分可兌換的管制狀態。這不僅遠遠落後於發達國家,而且也落後於部分新興市場國家。這成為未來人民幣國際化的最大障礙,必須按照積極穩妥、把握節奏、宏觀審慎原則,逐步提高人民幣資本項下可兌換程度。為什麼強調“逐步”,是因為人民幣資本項下可兌換風險較大,必須運用漸進的方式。

  啟動合格境內個人投資者(QDII2)境外投資試點,拓寬境外人民幣投資回流渠道,可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一旦QDII2落地,個人的投資範圍將得到大幅拓寬,54萬億的居民存款將有渠道捕捉境外投資機會。同時讓人民幣出入自由,流得出,回得來。人民幣的流動,就像子彈在飛,始終要落地。問題是飛了多遠,繞了多少圈,才回到內地。以證券投資為例,通過這一試點,以後中國的個人投資者要投資境外市場,就不必繞道銀行和基金等相關理財産品,提高了人民幣境外流動效率。

  支持依法設立境外股權投資基金,有利於企業去海外打拼。作為基金業的特殊構成部分,也作為金融與實體經濟的混合載體,境外股權投資基金可集聚資金,投資實體企業,推動企業成長。在上海自貿區內建成境外股權投資基金中心,更能放大其資本集聚功能,面向全國腹地經濟,面向世界股權投資者,形成境外股權投資基金及其産業鏈的密集地。

  金融資産交易是加強金融流通的一個重要渠道。目前國內存在北京、天津、前海等10余家金融資産交易所,交易平臺看似不少,但各金交所鮮有清晰的業務模式,多為地方政府的戰略性安排,且産品種類過於同質化,向海外拓展的能力也不強。目前我國已經建立了滬港通交易平臺,滬倫通(上海和倫敦之間金融交易平臺)也提上論證意向。當務之急是要完善金融資産交易規則和機制,早日與國際接軌。滬港通已一馬當先,其實踐經驗應當予以總結推廣。

  金融安全是國家安全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強化系統性風險預警、防範和化解是重中之重。創新金融監管,探索本外幣一體化監管體系,加強跨部門、跨行業、跨市場金融業務監管協調,顯得尤為重要。這其中“本外幣一體化”政策很搶眼,本幣沒有法外特權,外幣也需要遵守中國的法規。一體化就是要相互融合,監管機制協調一致。

  總之,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進一步深化上海自貿試驗區金融改革試點,為服務實體經濟積累經驗的政策指向十分明確,政策規模十分密集。

  10月16日,李克強總理在金融企業座談會上指出,改革開放是推動金融發展的強大動力。我國貨幣池子裏的水不少,但向實體經濟傳導仍存在不少體制機制障礙,對此靠大水漫灌無濟於事,而是要依靠改革開放加以破解,提高金融調控和服務的有效性。

  “大水漫灌”只會浩浩蕩蕩走過場,唯有通過政策設計,通過改革開放,一點一點突破,在金融和實體經濟之間搭建通道,才能奏效。(蔡恩澤)

責任編輯: 張興華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