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
——“十二五”期間中國經濟社會發展述評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10-25 21:16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新華社北京10月25日電(記者張曉松、王宇、王希、羅宇凡)“十二五”時期是我國發展很不平凡的五年,也是改革開放偉大歷史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五年。

面對複雜多變的國際環境,肩負艱巨繁重的發展任務,黨中央總攬全局,審時度勢,團結帶領全國人民頑強拼搏,開拓創新,實現了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開創了各項事業發展新局面。

立足當前實際,著眼未來發展,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以宏大的全局視野和長遠的戰略眼光,提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確立了“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為到“十三五”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

經濟發展穩中有進,民生福祉不斷增強,國際影響力大幅提升——“中國號列車”換擋調速、平穩前行,中華民族在實現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征程中邁進了一大步

日前,中國人民銀行在倫敦成功發行50億元人民幣央行票據。“人民幣的國際征途又邁出重要一步!”海外媒體評論。

從首次成為全球第四大支付貨幣,到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上線,再到IMF年會熱議人民幣是否納入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近年來,人民幣國際化步步推進,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中國經濟實力和國際影響力的節節攀升。

回望過去五年,唱衰中國經濟之聲不絕於耳,“硬著陸”“崩潰論”此起彼伏,但中國卻交出了一份亮麗的發展成績單:

——經濟增速領跑世界。“十二五”期間,中國經濟發展換擋不失速,年均增速預計可達7.8%,高於同期全球2.5%的年均增速,在主要經濟體中名列前茅。“增長水平仍然讓所有發達國家艷羨。”美國《時代》週刊網站評論道。

——經濟總量穩居“大塊頭”行列。“十二五”期間,中國綜合國力穩居全球第一陣營,並成為全球第二個經濟總量跨越“10萬億美元”門檻的經濟體,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四分之一,成為名副其實的全球“穩定之錨”、動力之源。

——經濟發展呈現特有的韌性、潛力和迴旋餘地。“十二五”期間,中國蟬聯世界第一製造大國、最大貿易國,與此同時,人均國內生産總值邁入中等偏上收入國家行列,城鎮化率超過50%,研發投入躍居世界第二,高鐵里程躍居世界第一。

世界銀行發佈的報告稱:“中國正進入增速放慢但更加平衡和可持續的增長軌道,這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新常態。”

一頂頂桂冠背後孕育著新的輝煌,中國長期以來孜孜以求的“調結構、轉方式”取得突破性進展,為未來發展積蓄不竭動力。

今年國慶節前,來自海外的一則消息引發人們高度關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高速鐵路局公佈,包括中國高鐵企業在內的35個美國和其他國家企業或團隊,已在9月28日最後期限之前提交了參與建設加州高鐵的意向書。

從昔日向發達國家出口服裝鞋帽,到今天全球範圍的“高鐵出海”,中國經濟之變盡在其中。

“十二五”期間,服務業首次超過第二産業,成為國民經濟第一大産業,經濟增長從工業主導向服務業主導加快轉變;消費超過投資、出口成為拉動經濟增長主動力,“三駕馬車”驅動姿態更趨協調;工業化與信息化深度融合,戰略性新興産業規模不斷擴大,互聯網向各領域加快滲透;創新驅動作用日益彰顯,科技成果産出規模擴大,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3%……

“這些實踐結果雖然只是‘小荷才露尖尖角’,但已隱然顯示出旺盛的生命力。”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李揚認為,在努力實現經濟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水平過程中,中國經濟發展的“含金量”更高。

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的大潮,正把各國利益與命運更加緊密地聯絡在一起。中國作為重要的經濟體,通過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既為世界經濟發展作出突出貢獻,也為自身發展創造了更加廣闊的空間。

“十二五”期間,中國實際使用外資躍居全球第一,仍是世界上最具吸引力的投資目的地之一。與此同時,中國資産全球配置速度加快,對外直接投資累計達到4000多億美元,使國內資源短缺得到有效彌補,中國裝備大步走向世界。

“中國商品和投資已遍佈全世界,中國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將繼續上升。”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管理大學中國問題專家圖列紹夫説。

如果説,經濟數據更多地體現為衡量發展的“量”的指標,那麼,民生改善則可以作為衡量發展的“質”的標尺。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這是黨中央擲地有聲的宣示,也是貫穿“十二五”經濟社會發展的價值導向。

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但民生保障力度不減反增,各項民生投入不斷上揚。“十二五”期間,中央財政安排城鄉低保補助資金超過4800億元;財政收入用於民生的比例提高到70%以上;2011至2014年,全國已開工建設保障房3230萬套……保基本、兜底線、廣覆蓋,民生保障網不斷織密織牢。

三年前,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讓夢想之光照進每個中國人心中。三年後,這一夢想已經化為越來越多中國人觸手可及的“幸福指數”。

“十二五”期間,中國城鎮新增就業連續超額完成年度任務,居民收入增速接連“跑贏”經濟增速;三項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超過13億,世界上最大的社保網越織越密;農村貧困人口累計減少約1億人,人均預期壽命提高了1歲;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明顯減少;高考、戶籍、司法等事關公平正義的改革措施紛紛出臺……

更有保障、更為公平的生活,更有尊嚴、更為出彩的人生,今天,中國夢呈現出無比鮮明的民生底色。

保持政策定力,銳意改革創新,主動轉型升級——全國上下穩中求進、積極作為,同心奮力、攻堅克難,開創事業發展新局面

在外界看來,中國經濟連續多年保持兩位數增長不可思議,而在世情國情發生深刻變化的“十二五”期間成功實現換擋調速、平穩前行則更加超乎想像。

“相比過去幾個五年,‘十二五’是國際環境發生深刻變化的五年,是中國新舊發展動力加速更迭的五年,也是我國經濟社會開始步入新常態的五年,時局微妙、階段關鍵。”中央黨校研究員周天勇説。

從國際看,世界經濟處在金融危機後的深度調整期,全球經濟普陷低迷,復蘇有待時日;從國內看,中國經濟列車告別30多年來的超高速增長,“三期疊加”的陣痛持續加深,多重困難和挑戰相互交織。

對於這一複雜變化,黨中央有著深刻洞察。

2014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鮮明提出,我國經濟正在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複雜、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化,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

“新常態,是‘十二五’一大關鍵詞,直觀表現是經濟增長出現換擋減速,但更要看到,新常態下新老發展模式加速轉換,中國經濟開啟了不依賴出口投資拉動而依靠質量創新驅動的新階段。”國家發展改革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陳東琪説。

——這是不斷創新宏觀調控政策思路,處變不驚、保持定力的五年。

“我們要增強信心,從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徵出發,適應新常態,保持戰略上的平常心態。”去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時首次提出新常態下的發展戰略。

何謂戰略的平常心?沒有大規模放水,沒有超強度刺激,而是頂住下行壓力,堅持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宏觀政策多年保持總體穩定。

貨幣政策是宏觀調控之錨。盤點今年央行幾次準備金率下調政策,“定向”色彩鮮明。其中,多次對支持三農、小微企業的金融機構予以額外“關照”,更是凸顯出穩健且精準的調控特徵。

“在當前轉型升級的關鍵期,如果一味地放水漫灌、刺激增長,就會痛失發展方式轉化的最佳時間窗口。”陳東琪認為,近幾年決策部門堅持定向、區間和精準調控,沒有搞強刺激,保持了戰略定力。

戰略定力通過穩定的政策傳導給全社會。

“儘管市場出現波動,但政策相對穩定,我們下決心專注創新,一心研發,這兩年市場空間越來越大。”雙童吸管董事長樓仲平告訴記者,這家擁有全球三分之二吸管專利的企業,上半年利潤已超過去年全年。

——這是改造調整舊模式、創建構築新模式的關鍵五年,一系列想改未改、想推難推的改革舉措接連推出。

改革,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時代脈搏,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動力源泉,也是“穩中求進”的具體體現。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的召開,掀起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潮,行政、財稅、金融、價格、投資、國企、科技等各領域改革取得新進展,一批具有標誌性、關鍵性、引領性的改革舉措陸續推出,一些多年想改未改的重要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設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實施“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建設“三大戰略”,大力推進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一批帶有頂層設計性質的制度方案相繼出臺,為經濟社會發展釋放了大量制度紅利。

——這是不斷激活市場活力、創業創新風起雲涌的五年。

大幅度減少政府對資源的直接配置,從更大的廣度和深度推進市場化改革;積極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以“雙創”打造發展新引擎、增強發展新動力。

從取消調整行政審批項目到規範改進行政審批行為,從推進權力清單制到優化政府服務監管,從實施“三證合一”登記制度到放開商品服務價格……一系列事關簡政放權的舉措取得實質性進展,激發各種新産業、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

2013年5月至今,中央層面已出臺20多份相關文件促進創業創新,極大地調動社會方方面面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使中國經濟發展方式從過度依賴自然資源轉向更多依靠人力資源。

同心協力謀發展,上下一心百業成。

從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到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從全面深化改革到全面依法治國,中央的決策部署化為各地區各部門的行動指南。

有人做過一個統計,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後第二年的地方兩會上,多個省區市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改革”被提及的平均次數在50次左右,許多地方更是將“全面深化改革”單列出來,作為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務。

暮色蒼茫看勁松,亂雲飛渡仍從容。

回望過去五年,全球經濟增長總體放緩,中國經濟面臨較大下行壓力,黨中央帶領廣大幹部群眾把握規律、奮發有為,激活力、補短板、強實體、控風險,確保了經濟增長換擋不失勢,顯示出了駕馭中國經濟適應新常態的智慧與勇氣。

確立“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形成“五位一體”總體佈局——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高瞻遠矚,凝聚起民族復興的磅薄力量 

深秋的北京生命科學園,碧水源董事長文劍平正與同事們一起規劃企業未來五年發展藍圖。

“‘十二五’具有轉折意義,生態文明建設進入‘快車道’,我們在水資源循環利用、水污染治理方面,取得了技術創新和營業收入‘雙豐收’。今後五年,只要發揮好自身優勢,一定能迎來節能環保産業發展的‘黃金時代’。”文劍平説。

談到過去五年,無論是企業家、創業者,還是專家學者,幾乎都會用到“轉折”二字。“在中國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道路上,‘十二五’無疑處於承前啟後、承上啟下的關鍵節點。”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諮詢研究部副部長王軍説。

用五年規劃引領經濟社會發展,是中國特有的戰略模式。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歷了7個五年規劃,這35年是中國開啟改革開放全新事業,實現持續高速發展的重要時期;而今後的35年又將是完成“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開創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全新局面的關鍵時期。

“評估‘十二五’,要放在歷史的坐標中。作為一個時間中繼點,過去五年,無疑是一個由舊模式向新模式過渡轉型的重要時期,它以鮮明的個性和特點代表著未來的發展方向,同時也為未來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陳東琪説。

從經濟高速增長到中高速增長的新常態,中國經濟發展模式出現深刻轉變,自上世紀80年代起就開始討論的集約發展、綠色發展、內涵發展、創新發展在“十二五”時期真正拉開大幕,中國的改革開放也開始向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廣度拓展。

“十二五”發展的里程碑意義,體現在發展模式的轉變上,更體現在發展理念的變化上;體現在順勢而為上,更體現在主動謀劃上。

行進在又一個五年交替的時空坐標上,中國將目光瞄準下一個五年之末,乃至更遠的將來。

“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的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順應人民群眾的熱切期待、體現科學發展的基本要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佈局從“四位一體”發展為“五位一體”。

黨的十八大以來,儘管國內外形勢不斷變化,黨中央始終保持戰略定力,按照“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堅定不移向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邁進。

中央出臺《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深改組圍繞生態建設“一攬子”通過4項改革方案,國務院頒布實施大氣和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一系列制度建設次序推進,“美麗中國”理念不斷深入人心。

“生態文明建設真正融入‘五位一體’,這不僅直接關係到當前經濟社會發展各個方面,也將對未來發展理念、發展模式産生深遠影響。”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常紀文説。

實踐的步伐不停息,理論的創新無止境。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高瞻遠矚,依據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基本國情,圍繞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個總目標、總任務,著眼未來發展,進行了一系列頂層設計:

——黨的十八大在十六大、十七大基礎上,進一步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推出15個領域、330多項改革舉措,全面深化改革大潮正起;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180多項全面依法治國的重大舉措,與全面深化改革形成“姊妹篇”;

——從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到全面從嚴治黨,鍛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堅強領導核心的思想方略日益成熟。

“四個全面”戰略佈局一步步提升為黨中央治國理政的總方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更加寬闊、理論不斷創新、制度日趨完善。

“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是謀劃‘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綱’和‘魂’。”中央黨校教授韓慶祥指出,這將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提供強大的理論指導和實踐指南。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一週年之際,中央出臺了關於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意見,國辦印發了《關於推進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的指導意見》,一系列重要舉措正在全社會激發起實現中國夢的文藝力量。

“十二五”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高度重視文化建設,從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高度,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戰略任務,並將深化文化體制改革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將文化法治建設作為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方面作出部署,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廣大文藝工作者的創造活力不斷迸發,我國文藝呈現出繁榮發展的生動景象。

黨的十八大以來,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五位一體”建設取得驕人成就,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邁出堅實步伐,全面深化改革實現良好開局,全面依法治國開啟新的征程,全面從嚴治黨取得新的進展。

成績來之不易,經驗彌足珍貴,方略影響深遠。偉大的實踐、豐碩的成果,正不斷增強著全民族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

戰略佈局已經形成,宏偉藍圖即將繪就。告別“十二五”迎接“十三五”,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中國以嶄新的步伐昂首向前。

責任編輯: 朱英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