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總理與韓國總統樸槿惠31日在首爾青瓦臺總統府會談時,用“一、四、二”這三個關鍵數字規劃兩國關係。即:堅持深化中韓戰略合作夥伴關係的一個大方向,推動中韓四項國家戰略對接,搭建青年創新創業、共同開拓第三方市場兩個合作平臺。(10月31日中國政府網) “三個關鍵數字規劃中韓關係”,媒體對李克強與樸槿惠會談見面予以如此有喻意深度的文章標題,堪稱精準到位。而“對接”,也成了被解讀的關鍵詞。 李總理此訪將重點推動中韓四項發展對略實現對接,包括中國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與韓國的“創新型經濟”,“中國製造2025”與韓國“製造業革新3.0”,兩國開拓第三方市場政策,中國“一帶一路”與韓國“歐亞倡議”。之所以統稱為“發展戰略實現對接”,就在於兩者存在著不排斥對方的融合作用。而這些對接,也絕非是兩國在外交辭令上的客套之舉,而是都有極為豐富的內涵。 從歷史淵源來看,韓國“創新型經濟”是韓國從農業國家轉型為現代工業國家的“推進器”,雖然已有相當長的歷史過程,但與中國此刻國內轉型升級的經濟“新常態”依然是有歷史共同的切入點。中國的“雙創”,是為解放生産力,以更高形態的方式來完成産業升級。這也是我國進入“新常態”之後,政府打開“工具箱”來發展方式和新舊動能轉換的切入點。如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為中國打造了發展新引擎,在世界經濟低迷和金融市場動蕩的情況下,前三季度我國經濟增長6.9%,並提供了高質量的就業。這其中,“雙創”功不可沒。基於這種認識,韓國也有“強強聯合”的述求。兩方的願景,在此處不僅是重合,更將産生相互螺旋向上的動力。 而“中國製造2025”在世界範圍內引起關注,包括能夠和德國“工業4.0”進行深度對接,在於它核心在於圍繞這創新驅動、智慧轉型、強化基礎、綠色發展、人才為本等關鍵環節。發出從製造大國邁入製造強國行列的鏗鏘吶喊,不啻為挺起一個國家經濟的脊梁。而韓國正是通過造船、汽車等製造業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因此,它對於“中國製造2025”同樣抱著惺惺相惜之情。畢竟,中國廣闊的市場,將以極大的接受度來擁抱韓國製造。而建立一個共贏機制,是彼此走得更遠的重要契機。 而對於兩國開創第三方市場的政策,解讀起來則更加容易。譬如,中國手機巨擘的華為公司之前就已經深耕韓國市場,而大家都知道韓國三星手機也是以智慧標桿而風靡世界的。正是因為韓國在創新方面一直走在世界前列,中國某些志存高遠的企業,才願意把創新考驗放在這裡進行試水。最新的産品放在韓國商用,有利於技術的催熟,再輔以中國産能的多量支持,彼此合作的産品就能在印度等第三方市場上所向披靡。除了手機,其他的例子更是不勝枚舉。甚至包括《我是歌手》這種綜藝節目的中韓軟實力合作,繼而在東南亞地區産生積極效應。這種中韓之間進行互補的形態,也將成為將來的趨勢所在。 往宏觀來看,中國是韓國第一大貿易夥伴,韓國是中國第三大貿易夥伴。兩國在貿易方面,都有著很多共同之處。包括兩國之間的國家發展構想都有往歐洲延伸的默契。中國是“一帶一路”建設,韓國是“歐亞倡議”。都是向西走,都有“多元化、高水平”的發展述求。兩國也肯定會把雙邊經貿合作轉換成多邊貿易合作的渠道共進式之深入交換意見,並更能在“對接”中完成合作的諸多升級。(謝偉鋒)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