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社會積極評價李克強總理訪問韓國並出席
第六次中日韓領導人會議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11-02 20:41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推動發展戰略對接 促進區域合作發展
——國際社會積極評價李克強總理訪問韓國並出席第六次中日韓領導人會議

    新華社北京11月2日電 10月31日至11月2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對韓國進行正式訪問並出席在首爾舉行的第六次中日韓領導人會議。海外人士和輿論認為,此訪成果豐碩,不僅為中韓對接國家發展戰略、加強務實合作繪製了路線圖,也為拓展東北亞區域合作指明了方向。

    親戚越走越親 中韓合作升級

    此訪一大亮點是中韓宣佈推動四項國家戰略對接。日本國立山口大學副校長纐纈厚説,中韓四項國家戰略對接凸顯雙方構建雙贏關係的自信心,值得高度評價。近年來,中國和韓國不斷挖掘合作潛力,經濟關係日益緊密。加強朝鮮半島和歐亞大陸的經貿紐帶,促進自身經濟發展是韓國的夙願。中方“一帶一路”倡議同韓國“歐亞倡議”對接,有助於韓國實現這一夙願。反過來看,挖掘韓國經濟潛力,無疑也有利於中國自身發展,並促進亞洲乃至世界經濟發展。

    印度尼西亞東盟南洋基金會主席蘇爾約諾説,中韓關係目前處於歷史最好時期。李克強總理訪問韓國見證了雙邊經貿、人文、科技、環保、質檢等領域17個合作文件的簽署,雙方在相關領域達成共識將有力推動中韓自貿協定正式生效。此訪具有重要示範效應,除進一步提升中韓關係,在拓展東北亞、東亞區域合作上也有重要意義。

    韓國湖西大學教授全家霖説,韓中建交已有23年,2008年起兩國關係提升為戰略合作夥伴關係,雙方一直強調要擴大、豐富和深化這種戰略合作夥伴關係的內涵。在此基礎上,兩國領導人間頻繁互訪有利於加深這種關係,雙方此次簽署多項合作協議,涉及雙邊、經貿、科技等多領域,而且許多是長期合作,對進一步提升韓中關係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

    全家霖説,李克強總理1日出席“中國旅遊年”閉幕式時提到將進口韓國參雞湯並創造條件進口韓國泡菜。若得以實現,無疑為韓國飲食未來進軍世界市場打下堅實基礎,中國百姓不出遠門就能吃上原汁原味的韓國飲食,韓食出口也有利於加深兩國民眾對彼此飲食文化的了解,豐富雙邊文化交流內涵。

    韓國紐西斯通訊社報道説,韓國“歐亞倡議”同中方倡導的“一帶一路”這兩大構想在目標、戰略、領域上有很多相似性。這兩大構想的對接有利於擴大兩國在政策互助、基礎設施共享、貿易投資、金融合作、人文交流等多領域的多層次合作。尤其是在亞投行正式運行前夕,根據雙方簽署的一系列諒解備忘錄,韓國企業今後能更好地利用亞投行,從而在海外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獲得更大競爭力。

    政治經濟齊驅動 區域合作迎新機

    此訪期間,中日韓領導人會議時隔三年重啟,受到國際輿論高度關注。美聯社説,此次會議最大的成果是三方同意舉行更多此類會議,對於中日韓三國來説,同意舉行更多對話是向前邁進的重大一步。

    日本《朝日新聞》發表社論説,近鄰外交對日本的前進方向具有決定性意義,日本應堅持直面歷史的姿態,這對日中韓之間攜手合作尤為重要。

    本次中日韓領導人會議上,李克強就中日韓合作提出六點具體建議,包括提升政治互信水平、開展國際産能合作、促進東亞經濟一體化、共同推動結構性改革、加強可持續發展合作以及推進社會人文交流。專家認為,中方建議有利於開創區域合作新局面,促進地區和平、穩定與繁榮。

    蘇爾約諾説,中日韓是東亞最大經濟體,在當前全球經濟疲軟的背景下,中日韓三國經濟合作對地區和全球經濟增長影響巨大。三國合作的提升離不開政治互信的加強,中日韓合作必須政治經濟齊頭並進。李克強總理強調要提升政治互信水平,非常具有遠見。他特別強調,李克強總理提出要促進東亞經濟一體化,維護地區金融穩定,防止亞洲再次出現系統性金融風險,這有助於加強東南亞國家政府在應對國內金融風險上的信心。李克強總理還建議加強中日韓在創新領域的合作,這非常有必要。中日韓三國擁有先進的科技,在新能源、汽車、機器人等領域合作前景廣闊。

    纐纈厚説,日中韓提升政治互信水平對亞洲地區和平與穩定至關重要,重新構築互信是三國政府職責所在。日本若不正視歷史,便無法重獲中韓信賴,將給中韓造成日本缺乏誠意的負面印象。歷史認識問題損害政治互信水平,妨礙地區經濟合作和發展。

    日中友好協會理事長田中義教説,日中韓文化傳統相近,社會人文交流是三國互信關係的基石。日中韓應加強青少年交流等各層次人員互訪,以此增進國民相互理解,減少誤解。

    泰國正大管理學院中國東盟研究中心主任湯之敏認為,中國政府近年來積極推動開展國際産能合作,李克強總理此次提出打造三方合作新品牌,為實現國際産能合作提出了新思路,為中日韓在第三國的經貿合作開啟了大門。(執筆記者:孫萍;參與記者:張青、姬新龍、沈紅輝、鄭世波、張春曉)

責任編輯: 方圓震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