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農村改革的整體謀劃和頂層設計 ——一論學習貫徹《深化農村改革綜合性實施方案》 新華社北京11月2日電(新華社特約評論員)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深化農村改革工作。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農村各項改革正在紮實開展,一些重要改革事項試點工作正在有序推進,取得積極進展。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持續推進,農村經濟社會深刻變革,農村改革涉及的利益關係更加複雜、目標更加多元、影響因素更加多樣、任務也更加艱巨。 改革是破解問題矛盾、實現健康發展的根本途徑。為從全局上更好地指導和協調農村各項改革,提高農村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調性,中辦、國辦印發了《深化農村改革綜合性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明確了深化農村改革總的目標、大的原則、基本任務和重要路徑。《方案》高屋建瓴、總攬全局,必將有利於我國農村改革的有序推進。 農村改革綜合性強,必須樹立系統性思維,做好整體謀劃和頂層設計。找準牽一髮而動全身的牛鼻子和主要矛盾,進一步提高農村改革決策的科學性。從總體上把握好農村改革的方向,從全局上更好地指導和協調農村各項改革,提高農村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調性,加強各項改革之間的銜接配套,最大限度釋放改革的綜合效應。 農村改革涉及面廣,牽扯不同部門,要打出政策“組合拳”,增強推進農村改革的整體感。集體産權制度、農業經營體系、農業支持保護、城鄉一體化體制機制、農村社會治理體系等領域都有繁重的改革任務。農村各項改革相互之間又有內在的邏輯關聯,農村改革不能搞單兵突進,只顧其一不及其他;不能把改革“碎片化”,各唱各調、各喊各號,必須把農村改革作為一個整體來統籌謀劃實施。 農村改革涉及的利益關係複雜,必須守住底線,增強深化農村改革的方向感。農村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頭戲,抓好農村改革,必須從總體上把握好方向,防止農村改革走偏跑調,避免犯不可挽回的方向性錯誤。《方案》明確提出,深化農村改革,要堅守土地公有制性質不改變、耕地紅線不突破、農民利益不受損這“三條底線”。土地是農民的生存之本,土地制度改革涉及農民的根本利益,涉及農村的根本制度。以土地集體所有為基礎的農村集體所有制,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的重要實現形式,是促進農民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目標的制度保障。深化農村改革,必須堅持土地的公有性質。如果在這個問題上出現閃失,我們將犯難以彌補的歷史性錯誤。 深化農村改革,必須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廣大農民的根本利益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要保持現有農村土地承包關係穩定並長久不變,落實集體所有權,穩定農戶承包權,放活土地經營權,依法保障農民的合法財産權、平等就業權、公平受教育權以及享受社會保障的權利,尊重農民的民主權利,絕不能忘掉農民的冷暖,絕不能侵犯農民的合法權益,絕不能違背農民的意願。 《方案》明確的農村改革5大領域,對健全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農村制度體系框架來講,具有“四梁八柱”的作用。要從全局上牢牢把握好農村改革的重點和相互之間的關係,統籌考慮農業和農村改革發展,統籌考慮城鄉改革發展,統籌兼顧公平與效率,加強銜接配套,最大限度釋放改革紅利。 《方案》是協調推進農村改革的總遵循,是深化農村改革的總體“施工圖”。要按照《方案》的要求,積極“施工”、規範“施工”,確保農村各項改革落地生根、見到成效。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