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無“真空”才能織牢捍衛市場秩序“天網”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11-04 14:18 來源: 央廣網
【字體: 打印本頁

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道,以前要開辦一家公司需要跨越許多""門檻"",大家感慨""辦個執照累個半死""。首先要有足夠的資本,然後還要取得主管部門的行政許可證,才能到工商部門申辦營業執照——這就是""先證後照""。而現在實行""先照後證"",先申領營業執照後再辦理有關許可證,給人們帶來很大方便。

  ""先照後證""了,並不意味著市場監管可以出現""真空""。經李克強總理簽批,國務院日前印發《關於""先照後證""改革後加強事中事後監管的意見》,強化""先照後證""改革後的事中事後監管。《意見》要求,按照誰審批、誰監管,誰主管、誰監管的要求,厘清市場監管職責,明確市場監管責任。工商部門在市場主體登記環節要切實履行""雙告知""職責,相關審批部門或行業主管部門應根據職責做好後續監管工作,防止出現監管真空。省級人民政府可根據當地實際加強組織協調,確保""事有人管、責有人負"",實現市場監管無縫銜接。

  另外,還要大力建設企業信用信息公示""全國一張網""。2016年底前,地方政府要初步實現工商部門、審批部門、行業主管部門及其他部門之間的信息實時傳遞和無障礙交換。

  如何確保監管沒有""真空"",如何織牢捍衛市場秩序的""天網""?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汪玉凱就此做出解讀。

  經濟之聲:由""先證後照""改為""先照後證"",是商事制度改革最核心的內容。一系列登記制度改革措施,為市場主體降低了門檻、簡便了程序、減少了環節。這次國務院又印發了《關於""先照後證""改革後加強事中事後監管的意見》,從中可以讀出什麼信息?

  汪玉凱:這次商事制度改革力度非常大,一個主要目的就是鼓勵創業,最大限度激發市場活力。改革以後,市場確實出現井噴發展狀態,人們註冊企業的積極性非常高,企業數量增加很多,進一步釋放了市場活力和社會活力。但是同時,市場上確實出現一些了混亂,如何加強事中事後監管,面臨很多新的問題。在這樣的背景下,國務院經過大量調查研究,出臺有關事中事後監管的意見,還是為了進一步規範商事制度改革,進一步深入能夠使市場秩序和鼓勵人們創業。

  經濟之聲:這次《意見》要求,工商部門在市場主體登記環節要履行""雙告知""職責。""雙告知""要怎樣理解?

  汪玉凱:“雙告知”是對工商部門做的行為約束。第一個告知,是在個人或者企業註冊時,首先要説明白,拿到執照以後,後續還有需要辦哪些手續。第二個告知就是註冊一個企業,手續辦完之後要把註冊企業相關信息,同時報給稅務等相關市場監管主體,實現信息資源共享。

  經濟之聲:國務院要求,大力建設企業信用信息公示""全國一張網""。這""全國一張網""的主要內容是什麼?目前實施起來還需要解決哪些問題?

  汪玉凱:我們一直在強調,一個是企業註冊信息資源共享,在各個部門之間能夠傳遞,再就是企業自身信息嚴格向社會公開。“先照後證”改革,改變了過去的企業年檢制度,但是企業要按照要求公示信息,如果發現哪個企業有造假行為,就可以打入黑名單。這樣看來,企業的信息公示非常關鍵,主要是要打造“全國一張網”,公佈各種企業信息,任何一個人只要上網就可以查到企業的公示信息,極大方便社會、方便公眾。

  經濟之聲:打造“全國一張網”,現在難點在哪?

  汪玉凱:信息聯網還是一個很大難題,過去部門之間信息基本不能共享,這就需要我們做很多改進。比如現在三照合一,就需要工商、稅務等部門的網絡聯起來,同樣企業信息公示要實現“全國一張網”,打通各部門間的信息渠道非常關鍵。

  經濟之聲:以北京為例,在實施""先照後證""改革之後,每160秒就誕生1戶企業,每月新增1萬6000戶企業,單戶企業辦理營業執照平均時間成本縮短了10天。現在還要求確保""事有人管、責有人負"",實現市場監管無縫銜接。無論是效益上,還是監管上都進了一步。下一步,商事制度改革將怎樣進一步深化?

  汪玉凱:商事制度改革的進一步深化,目前從“放”的角度上看做得已經比較到位。下一步商事制度重點應該就是如何實現放管結合,優化服務。這次國務院的文件提出很多要求,比如説誰主管、誰監管,誰審批、誰監管。今後在事中事後監管過程中,工商部門、審批部門、行業主管部門三者之間要建立相應的無縫隙對接監管機制,是需要繼續努力的。(記者 崔佳銘)

責任編輯: 陸茜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