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僵屍企業”需下定決心做好配套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11-05 16:35 來源: 新華每日財經分析
【字體: 打印本頁

新華社北京11月5日電(記者 崇大海)4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深化改革,加快“僵屍企業”市場化重組或退出,支持國企解決歷史包袱。隨著“十三五”開局的到來,處理好“僵屍企業”已是迫在眉睫的嚴峻問題,為更好地落實“十三五”規劃,推動經濟結構優化,促使傳統産業轉型升級及打造創新驅動型經濟,都具有重要意義。

“僵屍企業”在中國並非新鮮事物,上世紀九十年代的紡織業曾飽受産能過剩與“僵屍企業”困擾。後來中央採取強有力的“限産砸錠”措施,對現有資産進行重組,消化過剩産能,才使紡織業在新世紀迎來了新生。

由於處理“僵屍企業”在短期內會帶來銀行壞帳與職工下崗等一系列問題,會給經濟帶來一定衝擊,因此需要堅定的決心和強有力的“手腕”。目前“僵屍企業”多為國有企業,因此解決起來也需要適應中國國情。不僅如此,還需要做好週密與設計與配套政策,以使衝擊降至最低。

對於如何促進“僵屍企業”重組與退出,攀鋼集團前副總裁周家琮認為,應制定明確的治理目標和計劃;研究切實可行、有效有序、系統長效、市場與政府結合的治理方案和政策。同時要做好週密的排查,著手研究退出預案。

河北省人民政府研究室副主任薛志敏表示,對於一些産能過剩行業,應遵循行政手段和市場化手段並用的原則,以利益調控為主,用好稅收與價格兩類經濟杠桿,通過動態優化稅收體系,走減稅與加稅“對衝”、稅收和價格互動的路子,合理有效淘汰落後産能與“僵屍企業”。

推進“僵屍企業”的重組與退出,還需處理好銀行壞帳與人員下崗分流問題。“僵屍企業”的市場化重組,特別是退出,不可避免地會帶來壞帳。但我們同時要看到,與上世紀九十年代相比,現在的銀行業無論是資産質量還是盈利能力都有較大提高,只要做好充分準備,應對壞帳還是有把握的。而人員的下崗分流,則需要政府、企業、社會各方共同攜手加以解決。這方面無論是成功的經驗還是失敗的教訓都有很多,足以借鑒。

與此同時,大力發展産權交易市場也是一個重要手段,它是促進“僵屍企業”市場化重組的重要媒介。它可以提供國有資産進退通道、便於民間資本和外資進入、實現價格發現。此外,一個健全的産權交易市場還可有效防止內部人控制與暗箱操作等問題。

薛志敏建議,政府應搭建産權大宗交易平臺,鼓勵先進産能企業通過交易平臺兼併重組落後産能企業,進行市場化的減量重組。

責任編輯: 張興華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