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加快戶籍制度改革帶動住房消費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11-12 09:36 來源: 21世紀經濟報道
【字體: 打印本頁

會議確定了消費升級的四方面措施,以改革創新破除制約消費擴大的體制機制障礙,以加快戶籍制度改革帶動住房、家電等消費;同時優化消費環境,推進跨地區、跨部門信用獎懲聯動;三是加大財稅、金融等政策支持;四是暢通商品進口渠道。

在“雙十一”消費額節節刷新的11月11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以消費升級促進産業升級,培育形成新供給新動力擴大內需。

會議認為,圍繞消費新需求,創新消費品等相關産業和服務業供給,能夠豐富群眾生活、釋放內需潛力、彌補民生短板、推動工業升級和産品質量提升。

會議確定了消費升級的四方面措施,以改革創新破除制約消費擴大的體制機制障礙,以加快戶籍制度改革帶動住房、家電等消費;同時優化消費環境,推進跨地區、跨部門信用獎懲聯動;三是加大財稅、金融等政策支持;四是暢通商品進口渠道。

北京工商大學商業經濟研究所長所洪濤認為,今年“雙十一”的網上促銷的銷售額整體有望突破千億,但電商的繁榮發展不取決於短期促銷,如何確保商品質量不出問題,這需要有配套措施。“要把那些假冒偽劣産品剔除出去,更好地促進居民放心消費。”洪濤説。

加快戶籍制度改革帶動住房消費

在以改革創新破除制約消費擴大的體制機制障礙方面,加快戶籍制度改革帶動住房、家電等消費的措施尤其引起外界關注。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業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認為,目前2.7億多農民工在城鎮就業,但是買房比例只有1/100左右。如果啟動農民工住房消費,對內需拉動作用巨大。這方面需要農民工有住房公積金,這樣農民可以用公積金貸款買房。如果農民工沒買房實力,地方政府可以提供保障房。

“十三五”時期財政轉移支付與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挂鉤。“地方拿到中央資金,需要解決農民工真正享有市民的公共服務。農民在城鎮有房,才可以在城鎮待得住,在城裏更好地消費。”李國祥説。

四川統計局11月11日公佈的一份進城務工人員的調查發現,在被問及“如果落戶城市,您會首先選擇落戶的城市是哪”,82.4%的受訪者選擇大中城市市區,列首位的是省內地級中等城市市區,佔比達55.7%,其次為成都市區,佔22.7%,而願意落戶省內縣(市、區)的只有14.9%,反映出進城務工人員看好省內大中城市。

李國祥認為,大中城市就業機會多,收入高,戶籍背後的公共服務好,農民工才願意進入大中城市。未來只有中小城市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特別是要大力發展一些産業,提供了更多的服務,農民才願意到小城市定居,這樣可以促進農民收入增長和消費。

在優化消費環境方面,會議提出,以更嚴的標準和監管強化企業主體責任,促進消費品質量的提升,建立全國統一的信用信息共享平臺,推進跨地區、跨部門信用獎懲聯動,營造公平競爭環境,保護知識産權,嚴懲假冒偽劣、價質不符等行為,維護消費者權益,使消費者放心消費。

在財稅、金融等政策支持方面,會議提出發展消費信貸,將消費金融公司試點推廣至全國。

暢通商品進口渠道則著眼于擴大群眾歡迎的日用消費品等進口,增設口岸進境免稅店,落實和完善境外旅客購物離境退稅政策。

通過深化改革擴內需

國務院提出上述措施,目的是培育經濟的新動力,倒逼一些領域的改革加快。

上述會議指出,要以改革創新破除制約消費擴大的體制機制障礙。除了前述加快戶籍制度改革,會議還提出加快教育、衛生、文化等事業單位分類改革,該轉企的儘快轉企,全面放寬民間資本的市場準入,分領域逐步減少、放寬、放開對外資的限制,支持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應用,增加優質新型産品和生活服務等有效供給。

21世紀經濟報道獲悉,近年來事業單位的改革正在加快,不過由於配套改革沒有跟上,導致很多優質的教育、醫療、文化等服務需求沒有能釋放出來。

比如北京市從去年開始就提出了探索建立醫生自主創業制度,允許在職醫生開辦私人診所,以便緩解居民看病難、看專家難的問題。新的政策要求,醫師工作5年,擁有醫師證的可以開診所。

不過實際效果不是很理想,目前醫療專家辦診所的不多。

從表面上看,這些專家在體制內的醫院都忙不過來,無暇去辦診所。但是如果深入細究,背後的體制問題仍然突出。

北京大學中國衛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劉國恩告訴記者,大醫院的醫生在體制內可以評職稱,同時可以帶研究生,也有科研項目,以及退休等各種福利待遇。如果離開了原有的大醫院,這些福利待遇都沒了。

“所以要讓體制內醫生出去辦診所,提供獨立優質的醫療服務,需要加快體制內醫院的改革。”劉國恩説。

事實上目前在很多高校等等體制內部門的人員流動、自主創業也受到限制。(定軍)

責任編輯: 劉楊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