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糧增收為十三五開局“播種”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11-12 09:39 來源: 中國青年網
【字體: 打印本頁

國務院常務會議11月11日確定穩定糧食生産增加種糧收入的措施,保障糧食安全和農民利益。會議指出,我國糧食連年增産,今年再獲豐收,有力支撐了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但也存在庫存大幅增加、價格下降等問題。為此,會議出臺了多項政策,切實保護農民利益和種糧積極性。

  入秋以來,我國糧食主産區三大主糧小麥、玉米、水稻價格全線下挫,其中玉米尤甚,農戶價格平均下跌20%以上,最高跌幅相比去年高達30%。

  造成今年國內糧價下跌的主要原因當然首先還是國際市場大宗商品價格一直下跌所至。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最新公佈的糧食價格指數顯示,8月份指數環比下跌5.2%,創2008年12月以來近7年最大跌幅。世界銀行最新一期《糧食價格觀察》公佈,國際市場糧價在2014年8月至2015年5月期間下跌14%,跌至五年最低。這期間,小麥、玉米、大米價格分別下跌18%、6%、14%。在經濟全球化的當下,國際市場糧價下跌勢必要傳遞到中國市場。

  再從國內儲存來看,10月8日,國家糧食局辦公室在部署秋糧收購和秋季安全儲糧工作的通知中,用兩個“前所未有”來表述當前糧食的儲存形勢:“目前,我國糧食庫存達到新高,各類糧油倉儲企業儲存的糧食數量之大前所未有,儲存在露天和簡易存儲設施中的國家政策性糧食數量之多也前所未有。”國內庫存積壓,供需失調,供大於求,糧食形成買方市場,價格下跌也是市場調節的必然。

  而今年我國糧食生産有可能實現“十二連豐”,糧食加工企業普遍存在買漲不買跌心理,很可能再逼糧價下跌,農民“多收了三五斗”,增産卻不增收,“豐收的煩惱”或許會成為農民心頭的糾結。如果不及時出臺穩糧增收的政策措施,隨著眼下秋糧大範圍入市,糧農可能面臨“賣糧難”問題。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當前正值秋收冬種,要多措並舉,切實保護農民利益和種糧積極性。會議確定的穩糧增收措施十分及時,有利於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維護糧農切身利益。其中最值得點讚的是,要改革糧食價格形成和收儲機制,完善玉米、大豆補貼政策,小麥、稻穀等口糧品種明年繼續實行最低收購價政策,既給糧農吃定心丸,同時也釋放新的政策信號。

  從歷史上看,連續實行多年的最低收購價政策確實保護了糧農積極性,但持續的托市收購也推升了價格猛增,給市場帶來糧價剛性上調的預期,導致糧價越來越高,國內外價差擴大,也增加了糧儲的壓力。從長期來看,扭曲了糧食的市場價格機制,削弱了中國糧食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不利於糧食穩産和農民增收。會議提出的“改革糧食價格形成和收儲機制”很有前瞻性,也勢在必行。

  目前,一種叫目標價格補貼的試點正在東北、內蒙古和新疆啟動。國家根據國內外市場預測,對大豆和棉花先設定目標價格,如果上市時低於目標價格,國家再進行補貼,糧食風險由國家“買單”。這樣做,既符合價格市場的形成機制,又能穩定種植面積,提高農民積極性。目標價格一旦全面推開,有望最終解決當前我國糧食市場面臨的難題。

  此次會議還對糧食的傳統政策進行修補和完善,歸納起來是切實解決賣糧難、努力消化庫存糧、高標準農田建設投入向主産區傾斜、休耕和種植結構調整。

  目前正值冬種時節,這其實是為明年播種。明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糧食又是基礎的“根基”,必須切實調動起農民種糧積極性。從這個意義上説,穩糧增收又是為十三五開局“播種”。(蔡恩澤)

責任編輯: 溫雅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