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公共服務 李克強“新藥方”治“懶政”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11-19 07:57 來源: 國是星期三
【字體: 打印本頁

18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李克強又提到了一條社會新聞:今年6月10日央視《焦點訪談》報道,昆明的胡女士想把戶口遷到成都,卻被告知需要一張“未婚證明”。結果她往返奔波4次、耗時8個月,沒有一個地方和部門願意開具這個“證明”。事件曝光後,雲南省紀委對此事作出通報,5名領導幹部被停職。

“這個部門要那個部門的證明,那個部門又要求這個部門先開證明,每個部門都像‘擊鼓傳花’一樣,結果讓老百姓跑斷了腿。也滋生了‘跑關係’、‘托門子’的腐敗空間。”李克強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説。

當天的會議以確定改進公共服務措施為其中一項主要議題,核心是以持續簡政放權便利群眾辦事創業。此前,推進簡政放權已經數次出現在會議之中。但國是星期三注意到,此次會議在這一內容中,新增了依託“互聯網+”的表述,以往罕見。

李克強在會議上説:“一些發達國家政府已經在積極探索,通過提高技術手段,推進信息共享打造數據庫,便利公眾需求,確保信息安全。政府要盡力為老百姓解除麻煩和障礙,努力提高自身服務水平方便群眾,激發社會創造力和發展潛力。”

李克強再治“懶政”

本次會議涉及“互聯網+公共服務”的內容大致有兩點,其一是加快推進各級政府間、部門間及國有企事業單位間涉及公共服務事項的信息互通共享、校驗核對;其二是依託“互聯網+”,促進辦事部門相互銜接,變“群眾來回跑”為“部門協同辦”,從源頭避免“循環證明”,最大限度便利群眾。

以上兩個要求要打破的是政府各部門“信息私有”的固有思維和格局——公眾變身部門信息的“傳送帶”,歸根到底還是“懶政”思維的體現。在今年9月的會議上,李克強就曾強調要堅決整肅懶政怠政等不作為行為,“不作為、不會作為的,就不要佔這個位子”。

本屆政府上任以來,在簡政放權的諸多關鍵環節和重要領域都進行了“自我革命”,但從群眾的角度看,門難進、事難辦、排長隊、流程多、審批時間長等簡政放權的“最後一公里”問題仍然存在。

利用“互聯網+”思維打通各部門的信息壁壘,以期未來建立覆蓋全國的網上政務平臺,倒逼政府以固定的流程與時間處理公民政務訴求,都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新思路。

另一方面,避免部門之間的“循環證明”也可以提升公共服務的效率,提高政務服務水平。用學者的話説,類似做法將確保行政權力運行的規範化,為推進簡政放權提供全新高效的載體,確保行政權力事項以規定的流程辦理。

“互聯網+公共服務”要實現什麼?

此次會議提出“互聯網+公共服務”並不意外。本週,國務院門戶網站中國政府網便開始發佈支持“雙創”的系列百科,詳解大學生創業可享受到的優惠。

更早以前,今年7月發佈的《國務院關於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中則有300余字的闡述,要求加快互聯網與政府公共服務體系的深度融合。可以預見,“互聯網+公共服務”的政務模式料成為各級政府施政的新趨勢。

根據上述《指導意見》,國是星期三梳理了“互聯網+公共服務”主要涉及四項主要內容:其一是構建面向公眾的一體化在線公共服務體系;其二是加強政府與公眾的溝通交流,提升政府科學決策能力和社會治理水平;其三是推進網上信訪;其四是打通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之間的數據壁壘,利用大數據分析手段,提升各級政府的社會治理能力。

毫無疑問的是,當前的“互聯網+公共服務”也僅處於一個初級階段。在前述《指導意見》中,“互聯網+公共服務”涉及發改委、教育部、商務部等13個部委,這將是一個影響整個政務體系的浩大工程。

那麼,從簡政放權的角度,國是星期三認為,當前的“互聯網+公共服務”尚需著力兩個方面:

首先是建立權力公開制度。未來,哪些權力在政府清單之內,屬於政府可行使的權力,哪些不在屬於違規使用的,公眾應該有獲取此信息的權力。如本次會議提到的,各級政府及國有企事業單位的公共服務目錄清單要全面梳理和公開。

第二是加大監督。目前如同公民行政訴訟難一樣,監督政府的行為是否能夠得到回應似乎也是一個未知數。未來,應考慮新增網絡監察平臺,公民若發現政府違規行使權力,“互聯網+公共服務”的方式亦應該是一個便捷的反映通道。(傅藝明)

責任編輯: 張維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