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改是供給側改革“開臺鑼鼓”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11-19 11:31 來源: 中國青年網
【字體: 打印本頁

國務院常務會議11月18日部署加快企業技術升級改造,推動産業邁向中高端。會議認為,加快企業技術升級改造,使“中國製造”強筋健骨、提質增效,形成競爭新優勢,是改善供給和擴大需求的重要舉措,既是當務之急,更是長遠大計。 

  中國製造體量大,但比起歐美日,氣質卻“稍遜風騷”,總體處於低端狀態,特別是傳統企業,全球市場競爭力差。這就像缺乏鍛鍊的虛胖的大個子,體重掩蓋了一張浮腫的臉,一跑起來就氣喘吁吁,在競技場上很狼狽。

  當前,我國經濟供給側出了問題,其中之一就是供給體系總體上是中低端産品過剩,高端産品供給不足。傳統産業産能過剩,同時又存在結構性有效供給不足的矛盾,比如平板玻璃嚴重過剩,但電子用的平板玻璃、電視用的大平板我國暫時還不能生産。風電設備總體過剩,但控制系統和不少零部件都依賴進口。

  在11月10日召開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增強經濟持續增長動力。早前公佈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公報中,也有“釋放新需求,創造新供給”的措辭。

  加快企業升級改造,就是為了改善供給側體系,增強經濟持續增長動力,推動我國社會生産力水平實現整體躍升。這表明,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我國面臨主要任務是在經濟新常態下,製造工業發展由資源消耗型向創新驅動型轉變,一般加工製造向高端製造轉身,而技術改造是一種有效的增量投入,目的是引導存量調整,減少産能過剩,與內需對接,是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打前站”。

  值得關注的是,此輪技術改造重點是輕工、紡織、鋼鐵、建材等傳統行業,必須是有市場的企業,路徑是提高設計、工藝、裝備、能效等水平,最終目的是有效降低成本,扶持創新型企業和新興産業成長。這是一個封閉的連環性鏈條,哪一個鏈結點都不可或缺。我國傳統行業面廣量大,必須通過有保有壓、分類指導的方法,對有市場有前途的企業予以扶持,而扶持的重點是促成其技術改造,以適應新的形勢。

  新的形勢是什麼呢?就是美國坐莊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對我國制約。加快企業技術改造,回避我國低端製造的軟肋,就能在國際市場上提升競爭力,TPP再煩人,中高端的核心製造還是一塊風水寶地。從這個意義上説,企業技術改造又是中國打破局TPP的一盤活棋。

  為此,會議出臺了四條政策措施,即發佈工業企業技改升級指導目錄;簡化前期手續,推動並聯審批,加快項目落地;推進落實財稅支持措施,創新中央財政技改資金使用方式,提高使用效益,鼓勵地方財政加大支持;完善金融服務,健全融資擔保,鼓勵採用眾創眾包眾籌眾扶等融資聚智,突破技改升級難題。

  這其中,指導目錄是方向,簡化手續是前提,落實財稅支持是保障,眾籌又是突破難題的關鍵。四條政策措施並非分散孤立,而是一個邏輯集成。

  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傳遞一個鮮明的信號,就是通過技改衝破中國製造的困境,同時為供給側改革唱好開臺鑼鼓,接下來的大戲聲勢更加浩大,劇情更加精彩。(蔡恩澤)

責任編輯: 周楠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