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叩門“新東盟” 産能合作成重要看點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11-19 21:32 來源: 國是星期三
【字體: 打印本頁

本週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將啟程赴馬來西亞,出席在吉隆坡舉行的第十八次中國—東盟(10+1)領導人會議、第十八次東盟與中日韓(10+3)領導人會議和第十屆東亞峰會,並對馬來西亞進行正式訪問。

2014年11月13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緬甸內比都出席第17次中國-東盟(10+1)領導人會議。中新社發 劉震 攝

參加東盟系列會議是每年“總理外交”的重頭戲。一般來説,會議的參加國除了東盟成員國及中日韓三國外,還包括了美國、俄羅斯、歐盟等東盟對話夥伴以及東盟的周邊國家。

融合了東方色彩和西方文明的吉隆坡是東南亞著名的旅遊城市,不僅有地標性的石油雙塔,還不乏典型的穆斯林建築與中國式住宅。

但是,李克強此行估計無暇流連于美景之中了。東盟系列會議的安排一般非常緊密,去年,李克強在緬甸內比都一天之內便參加了三場峰會。

今年,奧巴馬、安倍晉三、樸槿惠等外國重要首腦均已宣佈赴會,加之南海局勢波詭雲譎,毫無疑問,總理此行依然不會輕鬆。

推動産能合作向縱深邁進

2014年11月13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緬甸首都內比都出席第17次東盟與中日韓(10+3)領導人會議。中新社發 劉震 攝

根據已公開的消息,李克強此行“心願單”裏最重要的一項內容是産能合作。

化解産能過剩的問題有些像懸在中國經濟之上的“達摩克裏斯之劍”,産能過剩會導致企業利潤率降低,負債增加,進而增加銀行的不良資産,形成一個“多米諾效應”。

那麼,為什麼産能合作會是此行重點呢?

第一個原因,2013年中國提出了“一帶一路”和建立亞投行的構想,著眼于亞洲基礎設施建設,産能合作便是重要一環。眼看亞投行年底之前就要成立,“一帶一路”該如何實施下去,正有待中國解局,恰逢總理外訪東盟,這正是一個對外推銷與釋疑的契機。

還有一個原因不能不提,在地理上,李克強造訪的大馬正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貫通東西、承南起北的節點,形象地説,相當於海上絲綢之路的一座橋,而中馬在産能合作上已有成果顯現。在大馬提産能合作,可謂佔據了“時來天地皆協力”的優勢。

要知道産能合作除了推動具體的項目(比如中泰、中老鐵路)外,一個重要的載體是産業園區。在中國廣西,中馬兩國領導人直接倡議和推動的政府合作項目“兩國雙園”(欽州産業園區和關丹産業園區)就是典範。在“一帶一路”中,如何繼承“兩國雙園”的經驗,想必是總理可參考的一個話題。

當然,如今産能合作面對的困難也不小。不少東南亞國家對人才和技術的需求度更高,也就是説,單純“硬銷”産能正在變得越來越困難,人家想的不只是做成一個項目,更想要借此提高自己的工業水平。

就在兩個月前,第12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在南寧舉行,其中一場活動是推進國際産能和裝備製造合作論壇,中國方面有一位“重磅人物”發表了主旨演講,他就是在海外被稱為“國務院智囊”的發改委副主任寧吉喆。

寧吉喆在會上有這樣一句話,中國開展國際産能合作也是要提高東盟國家的工業能力,從輸出産品轉變為綜合的轉出能力,從“授人以魚”轉變為“授人以漁”。

這樣做,解決的是發展中國家最急需的工業化問題,也是要減少東盟國家對中國産能合作的疑慮。

不過或許會有人問,一旦東盟國家的工業化水平提高,反過來用廉價的産品衝擊中國市場,不就會有“教會徒弟,餓死師傅”的危險嗎?

可見,國際産能合作最終也要和國內的轉型升級結合起來,往大了説,就是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大局在經濟上的微觀呈現。此次外訪,總理是會否進一步闡釋産能合作的新思路,想必值得期待。

嘗試攜手“新東盟”

2014年11月13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緬甸首都內比都出席第17次東盟與中日韓(10+3)領導人會議。圖為李克強在會議上講話。中新社發 劉震 攝

星星還是那個星星,但從明年開始,東盟可能就不是現在這個東盟了。

根據計劃,東盟將在年底建成東盟共同體,文字的表述是東盟國家在共同利益和地區認同的基礎上作為一個整體出現在國際舞臺上,簡單説就是要建成一個比現在聯合程度更高的地區,不僅涉及經濟,還有政治與安全。西有歐盟,東有東盟。

李克強此行的另一個用意,也是要摸索一下怎麼和這個“新東盟”打交道。

在此背景下,“國是星期三”(微信號WednesdayNews)認為有必要明確兩個問題:

第一,世界上一體化程度最高的區域組織是歐盟,但“新東盟”並非是歐盟的“東方版”。它不像歐盟那樣有存在超越國家的機構處理日常事務,如歐盟法院、歐盟委員會等,也並不施行一致對外的關稅及人員自由流動、單一貨幣等措施。

按照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亞太中心主任趙干城的説法,東盟共同體的建立還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原因很簡單:與歐洲相比,東盟成員國經濟發展水平與政治制度差別極大,新加坡的人均GDP是老撾的50倍,怎麼推動統一的關稅稅率和人員自由流動呢?

第二,東盟共同體的構建對中國來説並不是一個威脅。在經濟上,當東盟變為一個整體後,無論是構建開放經濟區域還是互聯互通的綜合合作,中國如果能與一個更加團結而不是內部爭吵、分裂的集體打交道,可能會更加便利。畢竟在促進東盟地區經濟增長與和平穩定方面,東盟內部還是有共識的。

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張蘊嶺對“國是星期三”(微信號WednesdayNews)説,儘管東盟內部各個國家的利益不同,但東盟整體來説是要求穩定的,“中國和東盟的爭端並沒有激化”。中國可以與聯合程度更高的東盟共同創造南海地區的穩定態勢,尊重東盟求穩定求發展的訴求,進一步增加與東盟的合作。

趙干城則對“國是星期三”説(微信號WednesdayNews),中國料將支持東盟經濟共同體的構建,“畢竟中國與東盟的自貿區升級談判還需要東盟步調一致向前走,團結的東盟對於自貿區升級談判是有利的”。

為自貿區談判鼓鼓勁兒

9月19日,中馬“兩國雙園”首次在中國—東盟博覽會上聯合推介,共秀商機。馮抒敏 攝

説到自貿區,中國與東盟現有的自貿區早在2010年便建成,這既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貿區,也是發展中國家間最大的自貿區。

經過5年的發展,中國與東盟雙方都看到了一些問題,比如自貿區雖然促進了關稅的降低,但在投資、服務市場的開放程度上,在知識産權、環境等敏感議題上,在互聯互通與融資、法規等瓶頸上,當前並無解決方案。

於是去年9月,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談判正式啟動。

張蘊嶺認為,升級談判將包含進一步提升貿易水平,改變簡單的互補性貨物貿易結構;提升投資和服務領域的開放水平;加速互聯互通建設的合作等。

有消息説升級談判年內就要完成,李克強此行自然也會再為談判“鼓鼓勁兒”。(傅藝明)

責任編輯: 張興華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